HB037 明代景德鎮窯白釉暗刻鳳紋高足杯
高10.5×9.7cm
景德鎮窯簡介
景德鎮窯是中國傳統窯爐之一,景德鎮窯系屬於宋代六大窯系之一。誕生於今江西省景德鎮,故稱景德鎮窯,實際上由數個窯口組成。景德鎮窯據記載,始燒於唐武德(618一626)間。依發現遺址以楊梅亭、石虎灣、黃泥頭最早,均為五代時期。
景德鎮窯自唐代起即燒製青瓷,至北宋時以燒製青白瓷為主。其瓷釉色白而略帶青色,這種白中泛青、青中見白的色釉,為景德鎮窯的新創。青白瓷以光素者居多,亦間有刻花者。北宋靖康之變後,宋室南遷,北方定窯的許多制瓷工匠也隨之南下,他們帶來了定窯瓷器製作技術,在景德鎮仿製定窯瓷器。
景德鎮原始青花瓷起始於唐宋,成熟青花瓷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温還原焰一次燒成。
元代時開始燒青花瓷、釉裏紅和其他品種,成爲全國的制瓷中心,同時還繼續燒製青白,所燒卵白釉器,色白微青,器內有“樞府”字號,人呼“樞府窯”。明代時景德鎮已成為瓷都,青花瓷大大發展起來,被稱為“國瓷”,同時還燒有釉上彩、鬥彩、五彩、素三彩和各種單色釉瓷。
清代時燒瓷技術大大提高,品種有青花三彩、粉彩、珐琅彩,還有各類象生瓷和仿玉石、木紋、漆、銅釉色等,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民國至今景德鎮窯仍造全國第一名窯。
文: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 整理
中國高足杯高足碗的由來
在論及元代瓷器的造型時,曾專文明確指出「高足杯」是元代的創新設計。嚴格的說這句話是錯的,應該說中空高圈足呈竹節狀的「高足杯」是元代的創新設計。標竿創意陶瓷科普公益網藏有「高足杯」十件,其中有六件比元代高足杯早,最早的一件是北齊相州窯白瓷高足杯,其實更早的一件遠在公元前4300年~2500年,發生在黃河下游流域(主要分布在今日的山東省、江蘇省)的大汶口文化,、.、當時就出現一個狀似高足杯的「回紋彩陶豆」,現收藏在山東省博物館,但漢代以後直接影響高足杯的出現,是來自西亞薩珊王朝的金銀器高足杯,以及來自西域的葡萄美酒夜光杯。
漢代人們飲酒一般是席地而坐的,故飲酒的器具比較矮胖,常用的是漆器羽觴,唐代出現矮桌,出現適合矮桌上使用的平底高足杯,這平底高足杯的造型與現代高腳杯幾乎相同。到了宋代出現小的平底高足杯及中空底高足杯。到了元代由蒙人主政,蒙古人是遊牧民族,部隊在草原上餐飲,只有將領才有矮桌,其他人只能席地而坐。將領使用的高足杯高足碗是中空喇叭狀,足的外圈有紋飾,由於士兵是坐在沙地上,以上的高足杯高足碗不好使用,於是把高足杯高足碗的高足加高,並將足的中空喇叭狀,改為較直的竹節狀,這樣士兵可以將其高足杯高足碗插入沙地中使用,以上見解是我從事設計工作多年所得,從士兵高足杯高足碗的高足外圈沒有紋飾可以証實,至於這「因地制宜」的創新,是誰設計的我也不知道。
文:丁紹傑2020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