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024 明代青花瓷食用碗一對

高7x14cm

中國青花瓷介紹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

狹義的青花瓷是以明清景德鎮窯產品為標準器,要滿足如下特徵:

1,胎體要完全瓷化,呈現純白的半透明狀。

2,藍色的紋樣要由含鈷顏料發色。

3,外罩透明釉,即青花必須是釉下彩。

4,最終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燒成。

真正的好的青花瓷,必須具備,穩定的鈷藍料配製技術,成熟的釉下彩工藝,高超的瓷器繪畫技術,以及白瓷的燒製工藝。能夠滿足以上所有條件的祇有景德鎮,其他地區只能生產仿青花風格的陶器或石胎瓷。唐代藍花白瓷,胎體厚重,質地粗鬆,有大小不均的氣孔或氣泡。其色澤無法達到純白,泛灰或泛黃,不被視為真正的青花。

元代青花瓷已經十分精美,紋飾繪畫技法嫻熟,青料發色純正,燒造技術成熟,已經完全符合現代青花的標準,所以大家都公認標準青花瓷誕生在元代。元代中期青花業已成熟,有大量精品輸出海外,其優點如下:

1,體形碩大。花口大盤與大罐的工藝在明初反而退步,至宣德後則失傳。

2,用料上乘。無論製坯所用瓷土、繪畫所用青料,均超出後世。

3,繪畫非凡。紋飾題材之豐富與繪畫技巧之高超,比明代有過之無不及。

4,窯藝出眾。以青花發色而論,可以生產純藍色,可見窯藝出眾。

另: 碗盞杯鉢盂介紹

唐代的“碗” 是進食具、飲酒具,也是飲茶具。造型特點是敞口、深腹、平底或圈足,形式多種多樣。“盞”比“碗”較小,典型的宋代茶盞,口闊底窄腹深,可配合盞托使用,之後為了鬥茶出現束口盞,撇口盞,等器型,為了禪修出現斂口盞,斂口盞予人一種克制內斂、優雅協調的感覺。古代的“杯”在稱“觚”、“爵”、“羽觴(耳杯)” 都是飲酒具,現代“杯”外形不一但用途統一,都是飲具,可飲水、飲酒、飲茶、飲咖啡。

鉢盂:“鉢”比“碗”高,“盂”比“碗”矮,“碗”有環足,“鉢”與“盂” 沒有環足。“碗”多為敞口,“鉢”與“盂”不是歛口就是直口。

文: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 整理

相關連結:

陶瓷的造形與裝飾

中國陶瓷燒制元明時期簡介

中國青花釉裏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