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004 明代青釉瓷印紋花口盤

高3.7×14.5cm

青釉的起源

釉是附著於陶瓷坯體表面的玻璃質薄層,有與玻璃相類似的某些物理與化學性質,一般以長石、石英、黏土等為原料。釉的化學組成為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鐵、氧化鈦、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鉀、氧化鈉等,經溫式球磨調成油漿,用浸、噴、澆等方法施於坯體表面焙燒而成。由於所含金屬氧化物的不同,以及燒成氣氛的各異,釉色有青、黑、綠、黃、紅、藍、紫等(白釉其實是無色透明釉)。

青釉的起源:寬泛地說,商代已出現原始青瓷。青釉因呈現的顏色可分:青色、青黃、土黃、褐色等,唐代越窯青瓷被茶聖陸羽譽為如冰似玉,並最終成就了傳奇的秘色瓷。從科學意義上講,宋代五大名窯中的汝、官、哥、鈞都屬青瓷;此外,北方耀州青瓷和南方龍泉青瓷堪宋代民窯青瓷之代表。清代青釉按色差由深及淺,可分為豆青、東青、粉青。單用一種色彩作為表現手段,青瓷在古往今來的各色瓷器中無疑是魁首。

另: 碟子盤子高足盤

盤的尺寸大小不一,形式多樣,常見的有敞口、撇口、斂口、洗口、葵瓣式、荷葉式等,

淺底的碗,就是盤子的外形。盤子與碟子,都是盛放食物的淺底器具,盤子比碟子大,多為圓形。高足盤是在盤心下承以高足。一般高足盤的造型是洗口、盤心平坦,盤以下承以喇叭形高足。高足盤,也稱供盤,用於祭祀,流行始於隋代。明清兩代景德鎮窯多燒制青花與釉上彩繪高足盤。

文: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 整理

相關連結:

中國陶瓷燒制元明時期簡介

中國青瓷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