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002 元代龍泉窯青瓷佛教缽形香爐

高7×8.3cm

時代:元代時期(公元1271-1368年)

窯口:龍泉窯(今浙江省龍泉市)

簡介:

1.尺寸與器形描述
本器通高7公分,腹徑約8.3公分,器形呈缽形碗式,口微敞,腹深弧,底承淺圈足,比例精巧穩定。口沿平整,線條簡練而內斂。

2.時代與窯口說明
此器為元代龍泉窯作品,約製於13至14世紀。龍泉窯為南宋以降中國南方青瓷名窯,至元代仍承續傳統風格,並融合佛教用器製式,供應民間與寺院使用。

3.工藝特點(釉色、裝飾、結構)
全器施梅子青釉,釉色沉靜柔潤,開片細密,呈現元代龍泉典型之釉面特徵。通體無紋飾,僅藉釉色與造形取勝。缽腹厚實,胎體堅致,底足打磨平整,施釉不到足底,露胎處呈淡紅褐色,為還原燒常見現象。

4.用途說明
本器應為佛教供香之缽形香爐,專作焚香之用。由於佛教法器講求簡樸與功能性,缽形器物象徵僧人托缽乞食之行儀,亦隱含修行簡約與自持之意。

5.燒製程序
採龍泉窯典型分段施釉技法,器身通體施釉後入還原焰龍窯燒製,高溫達1250℃以上。施釉厚潤且均勻,開片自然,呈現自然開裂之冰紋效果,展現元代龍泉窯青瓷晚期工藝技術。

6.文化價值
缽形香爐在佛教寺院用器中地位重要,反映宗教儀式與陶瓷工藝的結合。元代龍泉窯仍延續宋代審美精神,將青瓷釉色與佛教禮器形式結合,此器不僅具宗教用途,亦展現元代青瓷簡約含蓄之美。

7.設計參考
其缽形設計與現代香器、茶道器皿相通,可作為東方禪意設計之參考範式,體現靜謐、圓融與功能美學之結合。

 
相關連結:

中國歷代經典陶瓷介紹

中國陶瓷燒制元明時期簡介

中國香爐與香料簡介

歷代青釉瓷器燒製工藝的演變

歷代龍泉窯瓷器燒製工藝演變

佛教與工藝相輔相成

陶瓷的造形與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