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001 元代龍泉窯青瓷刻蓮瓣紋佛教食具缽形碗

高9×15.5cm

時代:元代時期(公元1271-1368年)

窯口:龍泉窯(今浙江省龍泉市)

簡介:

1.尺寸與器形描述
本器高9公分,口徑15.5公分,呈典型缽形敞口、深腹、圈足。碗壁外擴後內收,器形敦厚端正,圓潤無棱,屬佛教僧侶齋食所用之缽具。

2.時代與窯口說明
本件為元代龍泉窯作品。龍泉窯自南宋以降延續至元代,轉趨厚重實用,繼續承擔佛教供器與僧侶日用品的製作任務。

3.工藝特點
通體施粉青釉,釉層肥潤,色澤淡雅而勻稱,略泛青灰,展現元代龍泉典型釉色。碗外壁刻劃蓮瓣紋飾,刀法勻稱,蓮瓣自圈足起層層上揚,象徵清淨佛心,兼具裝飾與宗教象徵意義。

4.用途說明
本器屬佛教食具「缽」之一類,為僧人日常托鉢、受供、進食之器。器形圓潤厚重,便於持握與盛載。此類器物亦常見於寺院供桌或祭壇,作為佛前供具。

5.燒製程序
胎體以細質瓷土拉坯成形,刻花後施一層釉水,再經高溫還原焰燒製。元代龍泉窯沿襲南宋技術,並改進窯構與燒成穩定性,達成釉色均勻與大件成功率較高的特點。

6.文化價值
作為佛教實用食具,本器見證元代龍泉窯於宗教生活中之角色,亦反映佛教僧團齋戒制度與日常儀軌之器用配備。蓮瓣紋飾寓意清淨無染,為宗教造型語彙之一。

7.設計參考
本器可供現代佛教器具、禪修用具、或東方美學陶瓷設計之參考原型。其缽形結構與蓮紋佈局,兼具實用與意涵,極具再創潛力。

 
相關連結:

中國歷代經典陶瓷介紹

中國陶瓷燒制元明時期簡介

碗盞杯鉢盂介紹

僧侶的食具歛口缽

歷代青釉瓷器燒製工藝的演變

歷代龍泉窯瓷器燒製工藝演變

陶瓷的造形與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