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021 金代介休窯黑釉剔白線紋雙耳罐

高17×12.5cm

時代:金代(公元1115-1234年)

窯口:介休窯(今山西省介休市一帶)

簡介:

1.尺寸與器形描述:
本器通高17公分,腹最大徑約12.5公分,器形呈橢圓鼓腹,短頸、束口,頸部對稱置雙小環耳,穩座矮圈足。造型古樸雄健,整體比例協調,線條簡練明快。

2.時代與窯口說明:
本品為金代(公元1115–1234年)山西介休窯所產,屬黃河流域典型的黑釉日用陶。介休窯在金元時期活躍,專燒民用陶瓷,尤以黑釉、褐釉與刻花裝飾見長。

3.工藝特點:
通體施黑釉,釉面光澤明亮,釉質厚潤。器表採剔刻工藝,剔除釉層形成垂直條狀白線紋,凸顯層次感,展現強烈裝飾性。胎體為粗質陶土,底部露胎可見。

4.用途說明:
本器應為儲藏容器,用於盛放醬菜、穀物或其他生活雜物。雙耳設計利於繩索穿提,適用於搬運與吊掛。

5.燒製程序:
採泥成型後,通體施黑釉,再進行剔刻裝飾,於氧化氣氛中中溫燒成(約1000°C至1100°C)。黑釉與胎色對比強烈,為典型金代北方陶風格。

6.文化價值:
本器代表金代山西地區庶民日用陶的審美趣味,剔刻工藝與黑白對比設計兼具實用與裝飾意義。對研究金元民窯的生活器物與裝飾風格,具實證參考價值。

7.設計參考:
其黑白強烈對比與直線剔紋構圖,可為現代陶藝設計提供圖案構成與材質對比的靈感來源。器形結構亦可應用於現代儲物罐、香器或花器設計。

 
相關連結:

中國歷代經典陶瓷介紹

中國陶瓷燒制遼金宋代時期簡介

壺罐缸的介紹

歷代黑釉瓷器燒製工藝的演變

歷代介休窯瓷器燒製工藝演變

陶瓷的造形與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