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014 金代耀州窯土青瓷道教高足供水蓋罐
高17.5×12.2cm
佛教道教的供水器淨水杯
閼伽,梵語 argha,意譯為:功德水、水。閼伽是專指供於佛前之功德水、水。閼伽器:最先是單一的供水器具,由碗與盤組成,或由盞與托組成,之後為了防止蚊蟲落入碗盞之中,將使用碗盞改為蓋罐,再之後,人們在閼伽供水器上,增加了許多佛教的圖騰,目前知道的有:佛鉢形、佛塔形、淨瓶形,法鼓形,大象形,獅子形,摩羯魚形。最具代表的閼伽供水器,就是碩大的蓮花尊,它出現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蓮花尊上塑貼的佛教圖騰有:飛天、寶相花、團龍紋、以及上覆下仰的蓮瓣,屬於君王使用的閼伽供水器,這點被我於一埸發表會中証實(註)。
寺廟大小不一,使用閼伽供水器的款式及大小也不一,但都是放置在佛像之前,器內供奉的水,經法師及信眾誦念《大悲咒》後,即成大悲咒水,用途與觀世音加持過的甘露水相同,除了給體弱的長輩、病人服用,許多人也會給哭鬧不止的小孩飲用,有安定心神效果。亦可灑於房屋之外,形成保護居家安全,防止火災與外邪入侵。在家修持對閼伽供水念《大悲咒》,亦可獲得大悲咒水。
道教儀規源於佛教儀軌,道教在供水器淨水杯的使用與佛教類同,最大的不同是呈現的宗教圖騰。
註:2022年我在台北國家圖書館的一埸發表會中,看見建元四年(西元482年),陸探微所繪《南齊高帝 蕭道成生平事跡》木板畫,其中一幅可見,高帝蕭道成向一蓮花尊行禮。
文:丁紹傑2023
定窯白釉刻劃花蓮瓣紋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
定窯白釉刻劃花蓮瓣紋“官”字款蓋罐,五代,高6.7釐米,口徑5釐米,足徑4.9釐米。故宮博物院藏。罐斂口,鼓腹,圈足,頂帶鈕蓋。通體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外壁及蓋面刻劃蓮瓣紋,底有“官”字刻款。五代時期,定窯白瓷造型比晚唐增多,製作也更加精緻,並開始出現簡單的刻劃花紋。刻花和劃花是在半幹的坯體表面分別以竹、木、鐵質的刀具或錐子、篦子,雕刻或淺劃出圖案花紋,然後再施釉裝燒。就裝飾效果而言,刻花常見一側深一側淺的刀鋒,立體感較強;劃花線條纖細,婉轉流暢。刻花與劃花常結合使用,以刻花表現圖案輪廓,再用劃花描繪細部,稱刻劃花。此罐紋飾簡練明快,是定窯刻劃花裝飾發展初期的代表。撰稿人:黃衛文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