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001 疑似 遼代缸瓦窯三彩龜形油燈
高6x15cm
缸瓦窯簡介
缸瓦窯是遼代官窯,創燒於遼代早期,延續至金元。窯址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按照發現地名人稱赤峰窯,由於他的燒製方式與其他傳統窯爐有所不同,主要是利用一個大型的圓形陶缸來進行燒製,內部空間通常被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用於放置燃料,上層則用於放置陶器,因此得名「缸瓦窯」。產品以白瓷為主,兼燒白地黑花、茶葉末釉、三彩及單色釉等器物,是遼代陶瓷的代表。
缸瓦窯的燒製過程需要進行多次燒製,每次燒製都需要逐漸提高溫度,直到達到足夠的高溫,才能完成燒製。在燒製過程中,缸瓦窯的燃料主要是柴火和炭火,這種方式燒出的陶器顏色多為灰色或棕色,呈現出濃重的土氣息。
文: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 整理
油燈燭臺介紹
油燈是照明用具,依靠燃燒液體脂肪來發光。由三部分組成:盛油容器、油和導油的燈芯。容器一般為金屬或陶瓷等耐熱材料製作,形狀很多,最簡單的是用小盞加上油和拈子製成的燈盞。燭台是使用蠟燭的放置器,確保蠟燭燃燒中的安全。一般燭台會有一個托杯以及一個固定的尖釘或圓孔,以確保蠟燭穩固在適當位置。
文:丁紹傑2022
契丹民族於西元906年,在我國北方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政權,創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燦爛文化,在我國陶器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人們把這種陶瓷器稱之為“遼瓷”。它繼承了“唐三彩”的傳統,故又稱之為“遼三彩”。遼三彩多用黃、綠、白三色釉,器型中的方碟、海棠花式長盤、雞冠壺、筒式瓶等,富有契丹民族的風格。其中赤峰缸瓦窯燒造量相對大一些,所燒三彩釉陶器胎質細軟,呈淡紅色,釉色嬌豔光潔,可與唐三彩媲美。裝飾手法有印花、劃花兩種,大凡盤、碟採用陽文印花,琢器採用劃花。與唐三彩的區別除胎土不同外,主要是遼三彩中無藍色,施釉不交融,釉面少流淌。(文摘:網路)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