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182 南宋鈞窯紫紅釉酒壺防燙壺托
高11.7×18.5cm
中國陶瓷鈞窯簡介
宋代六大窯系在北方有河北的定窯與磁州窯、河南的鈞窯、陝西的耀州窯,在南方有浙江的龍泉窯與江西的景德鎮窯,鈞窯是宋代六大窯系之一,也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唐代的達官貴人喜愛金銀器,到了宋代官僚貴族由於受社會動盪、國力衰弱的影響,開始改用瓷器,加上宋代飲茶風氣興盛,造就了宋代精緻瓷器的發展。鈞窯分為官鈞窯、民鈞窯。官鈞窯是宋徽宗年間,繼汝窯之後建立的第二座官窯。鈞窯廣泛分布於河南禹縣(時稱鈞州),故名鈞窯,以縣城內的八卦洞窯和鈞台窯最有名,燒制各種皇室用瓷。鈞瓷兩次燒成,第一次素燒,出窯後施釉彩,二次再燒。鈞瓷的釉色為一絕,千變萬化,紅、藍、青、白、紫交相融匯,燦若雲霞,宋代詩人曾以”夕陽紫翠忽成嵐”讚美之。這是因為在燒制過程中,配料摻入銅的氣化物造成的藝術效果,此為中國制瓷史上的一大發明,稱為”窯變”。鈞窯瓷以花盆最為出色。
瓷器特色與特徵:
1,鈞瓷的釉色千變萬化,紅、藍、青、白、紫交相融匯,燦若雲霞。
2,鈞瓷兩次燒成,第一次素燒,出窯後施釉彩,二次再燒。
3,因鈞瓷釉層厚,在燒制過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補裂紋,非常類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跡,故稱之為「蚯蚓走泥紋」。出窯後形成有規則的流動線條。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
另: 碗盞杯鉢盂介紹
唐代的“碗” 是進食具、飲酒具,也是飲茶具。造型特點是敞口、深腹、平底或圈足,形式多種多樣。“盞”比“碗”較小,典型的宋代茶盞,口闊底窄腹深,可配合盞托使用,之後為了鬥茶出現束口盞,撇口盞,等器型,為了禪修出現斂口盞,斂口盞予人一種克制內斂、優雅協調的感覺。古代的“杯”在稱“觚”、“爵”、“羽觴(耳杯)” 都是飲酒具,現代“杯”外形不一但用途統一,都是飲具,可飲水、飲酒、飲茶、飲咖啡。
鉢盂:“鉢”比“碗”高,“盂”比“碗”矮,“碗”有環足,“鉢”與“盂” 沒有環足。“碗”多為敞口,“鉢”與“盂”不是歛口就是直口。
文: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 整理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