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094 南宋將樂窯醬釉溫酒防燙酒壺壺托一套
高22x16cm
將樂窯簡介
將樂窯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境內,因地命名。始見商周,興於唐代,盛在兩宋,明清窯火不斷,延續。將樂自然條件優越,藴藏豐富的瓷土和水源,為陶瓷生產和運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早在唐代,將樂窯已成為國內頗具盛名的綜合性瓷窯。
宋代將樂窯主要生產青瓷、青白瓷、醬釉瓷等品種,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與藝術特色。將樂窯融匯南北方制瓷工藝,博採眾家之長,產品以娟秀造型和傳神氣韻享譽中外,體現了宋瓷不浮、不囂、不靡、不媚的藝術風格。
文:標竿創意陶瓷公益美術館 整理
是防燙捧碗不是溫碗
這是汝窯捧碗,不是汝窯溫碗。這是宋代一套用於喝酒的注壺及注碗,注碗內扣掉注壺的空間很小,大陸瓷友經物理專家己証明,倒入熱水起不了保溫作用,我發現唐代注碗的容水量更小,又發現高雄瓷友有一件鏤空注碗,更可証明注碗內是不放熱水的,所以台北故宮稱之為「溫碗」是一項錯誤。
注碗內是不放熱水的,因為注入酒的酒壺,是放在爐上加熱,壺胎本身可以儲熱,所以注碗的主要功能是隔熱,由侍者雙手捧著注碗及注壺上酒。
或許有人會持疑,如果不用保溫,把壺的側把改為提樑把,豈不更省事,我發現不能改的原因有三,如下:
一,瓷器發展至宋代,胎質的精實度不一,在「壺胎厚壼水重」之下,採用提樑把設計,提樑把容易斷裂。
二,提樑把的設計,是提供侍者提壺行走及站立倒水,不適合顧客坐在椅子上使用。
三,基於人體工學,桌子上使用的酒壺,都採用側把設計,紫砂茶壺也沒有例外。
文:丁紹傑2022/7/30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