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080 南宋龍泉窯青瓷三足釜式香爐

高11×11.5cm

中國香爐與香料簡介

瞭解香爐的造型之前,必需先瞭解“焚香” 的用途,再瞭解“香料”的種類與使用,最後才是瞭解什麼 “香料” ,適用什麼香爐。

從遠古時代直接焚燒香料植物開始,人們一直在尋找焚香的原料,此一同時人們也一直在改進使用香料的方法,在如何更方便的使用香料,並使香料得到充分的利用,於是各式各樣的香爐順應而生。

焚香的用途可分: 祭祀、修煉打坐、陶冶情致、驅避蚊蟲等。

以據香料的外形特徵,香料種類可分以下:

原態香材:香料經過清洗、乾燥、分割等簡單的加工製作而成,能保留香料的部分原始外觀特徵,如檀香木片、沉香木塊等。

線香:直線形的熏香,可分為豎直燃燒的“立香”,橫倒燃燒的“臥香”。

棒香:以竹、木等料作芯,直線形。

盤香:在平面上環繞,平放燃燒。

塔香:懸掛燃燒,垂掛如塔。

錐香:圓錐形的香。

香丸:豆粒大小的丸狀的香。

香粉:粉末狀的香。

膏香:研磨成膏狀的香。

香湯:又稱“香水”,以香料浸泡或煎煮的水。

香囊:又稱“香包”,裝填香料的織袋。

香枕:裝填香料的枕頭。

以據香料使用方法可分:

一,薰燒散發香氣的香品:直接點燃使用的香,古稱“燒香”、“焚香”;或不直接點燃,而是借助炭火熏烤散發香氣的香(古稱“熏香”)。

二,自然散發香氣的香品:只須塗抹或佩戴,香料的香味就可以直接散發出來。如香精油、塗香(又名塗敷香,塗敷在身上或衣服上的香粉、香膏等)、香囊、佩香(掛在頸下的香包)、衣香(放入衣服、衣袋)、香枕、帷香等等。

三,浸煮散發香氣的香品:放入水中加熱浸煮以散發香氣(古人以蘭膏熏衣即是用此方法)。

據史料記載,“爐”字最早出現於《周禮天官冢宰》“宮人寢室之中,供有爐炭。”由此可見,香爐器具從一開始起源於燎爐,主要用於燎火取暖,後經人投置植物香料才用以殺蚊驅蟲、去除污穢、敬神禮佛等。後來才慢慢演變成現代意義上的香爐一說。

中國的香爐文化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承自秦漢,於唐宋時期逐漸完善,樣式形態各異的香爐,成爲唐宋時期社會生活文化的小小縮影。直到元、明、清時期,香的文化才開始沒落不興。

中國在戰國晚期開始已漸漸有用焚燒薰香,潔淨室內的習俗,秦朝對香料與香薰的記載卻並不多見,一直到西漢時期,由於絲綢之路的開通,中國與非洲、東羅馬、西域等地區開始有相互的貿易往來,外來香料也慢慢開始往國內輸入。

魏晉時期開始,是香料正式開始輸入國內的階段。那時,焚香薰香受到貴族士大夫的青睞。在《晉書·賈充傳》中有記載:“時西域有頁奇香,一著人則經月不敬。”說明當時外來香料還是貴族之間賞玩的奇珍異寶,並不是尋常物件。同時,魏晉時期由於道、佛兩家的興盛,香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

在隋唐以前,來源稀缺的香料只能是上層階級專享,普通的官員階層也無緣觸及。但由於人們對香料的過於喜愛,不僅僅只是部分上層富胄們纔有條件享用這等稀有之物,上至皇室帝王下到普通士大夫都對此心馳神往。

到了盛唐時期,隨着異國香料的大量盛行和傳播,以及佛教的普及和世俗化,國內的用香熱潮才慢慢冷卻下來,香料也開始走進平常百姓家。

唐宋時期是我國香爐發展的鼎盛時期,兩者的香爐在風格樣式上具有較大差異。唐代薰香較之前代也更加講究,對不同的香料的運用也更加科學。唐人流行隔火薰香,不是直接將香料放入火中燃燒,而是放入香爐中隔火慢薰。這種方式雖然使得薰香流程變得複雜,但產生的香氣更加溫潤怡人。而宋代時期多使用香爐和香盒,非常講究地將香爐與輔助薰香用具配合使用。

隨着香料的使用漸漸開始普及,平民百姓也開始使用外來香料,因此香爐形制的種類也豐富起來,在薰爐到博山爐的演變過程中,與西漢中期開始流行的外國香料密切相關。不同的香料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對薰爐的功能要求更高,這種功能上的需求促進了博山爐的產生。

中國古代香爐演變進程可以看做是一部香爐設計發展史。它隨着古代造物設計而同步更迭和演化。不同時期的香爐設計必然有着其鮮明的時代特點,例如秦漢時期的香爐常用青銅和陶瓷爲原料進行製作,形制樣式較爲單一;盛唐時期多以金銀製香爐設計而矚目,形制繁多,且工藝精湛;宋代香爐則是以瓷制香爐與宋代其它瓷器一樣流芳千古。

文: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 整理

相關連結:

陶瓷的造形與裝飾

中國陶瓷燒制遼金宋代時期簡介

中國陶瓷龍泉窯簡介

中國青瓷與龍泉窯青瓷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