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56 北宋磁州窯米白釉剔鳳凰紋玉壺春瓶
高43.5×20.5cm
磁州窯簡介
磁州窯是中國古代的一處陶瓷窯址,位于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磁州鎮,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磁州窯始建于唐代(公元618年-907年),盛于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幷一直延續至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其裝飾技法多樣,有劃花、剔花、刻花、印塑、彩釉等工藝。
磁州窯以製作黑釉瓷和刻花黑釉瓷而聞名于世。黑釉瓷是磁州窯的代表作之一,其釉面黑中透亮,質地堅硬,光滑如玉,具有很高的實用和藝術價值。刻花黑釉瓷則是在黑釉瓷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以其精湛的製作工藝和精美的花紋而備受贊譽。此外,磁州窯還生産過白釉瓷、青瓷、紫砂瓷等陶瓷品種。宋代磁州窯青瓷(960年-1279年)以色澤青翠、質地堅實、釉面細膩光滑等特點而著名,與龍泉青瓷、汝窯青瓷、定窯青瓷等幷稱爲宋代青瓷的代表。
文: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 整理
玉壺春瓶的由來
關於「玉壺春瓶」的由來,許多說法指「玉壺春瓶」是一種酒瓶。唐代司空圖《詩品·典雅》中有「玉壺買春,賞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的句子,可以証明,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收藏的「某玉壺春瓶」,在瓶上有一「酒」字,也可以証明「玉壺春瓶」就是一種酒瓶。
「唐代銅質象首淨瓶」瓶高25.5公分、撇口細長頸、器身圓潤飽滿,瓶在側肩部出流,為一仰起的象首象鼻,是非常經典的淨瓶器形(註)。我發現將此件銅質淨瓶的瓶蓋取下,再旋轉瓶身,將瓶的象首象鼻迴避,此時一件「長頸瓶」,會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長頸瓶」的造形可以參閱:「北宋定窯劃花蓮紋長頸瓶」臺北故宮博物院館收藏。「遼代缸瓦窯三彩長頸瓶」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收藏。我們再將「長頸瓶」的高度縮一下,就會出現大名鼎鼎的「玉壺春瓶」。以上証明瞭「玉壺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裏的淨水瓶演變而來。
玉壺春瓶基本的形制是撇口、細頸、垂腹、圈足。其造型上的獨特之處是: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曲線變化圓緩,整體極為優美。玉壺春瓶也因為造形優美,由酒瓶變成室內裝飾,經宋、元、明、清、民國直至現代。
註:淨瓶又稱軍持,是古代高僧經常隨身攜帶的物品之一,用來盛水或盥洗,後來逐漸演變為宗教中的供奉器具,《大唐西域記》中有載:「捃稚迦,即澡瓶也。然則軍持之名,捃稚訛文,又省迦字。釋家以之洗手,古曰澡瓶,亦曰淨瓶」,明確闡述了淨瓶是一種生活實用器。
文:丁紹傑2022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