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096 北宋定窯白釉瓷小蓋罐

高8×7.5cm

定窯簡介

定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是宋代六大窯系之一,它是繼唐代的邢窯白瓷之後興起的一大瓷窯體系。主要產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一帶,因該地區唐宋時期屬定州管轄,故名定窯。定窯原為民窯,北宋中後期開始燒造宮廷用瓷。創燒於唐,極盛於北宋及金,終於元,以產白瓷著稱,兼燒黑釉、醬釉和綠釉瓷,文獻中分別稱其為”黑定”、”紫定”和”綠定”。

定窯最爲著名的是白瓷,因爲它的胎體潔白如凝脂,釉色白而溫潤,細膩而有光澤,被譽爲“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的天下第一瓷。定窯白瓷的特點是製作精細,胎薄如紙,釉面潔白細膩,質地堅實、明亮、透瑩,裝飾簡潔而精美,在藝術價值方面有很高的評價。

另: 壺罐缸的介紹

「壺、罐、缸」都是以陶瓷或其他材質製成的容器。「壺」是小口大腹、多有壺蓋,漢代與之前的朝代,壺沒有流(壺嘴),唐代的壺頸短流也短,宋代的壺流長而彎曲。壺通常用來盛裝酒漿、茶水或其他東西。如:水壺、酒壺、茶壺、鼻煙壺。

「罐」可以盛物、裝水或做烹調使用。造型特點是口徑大腹豐且深,脛部內收,大底足。多為直口,一般有蓋。如:糖罐、茶罐、藥罐。「缸」是一種圓形寬口、腹大底小,用途多完。如:米缸、水缸、魚缸。

文: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 整理

定窯白釉刻劃花蓮瓣紋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

定窯白釉刻劃花蓮瓣紋“官”字款蓋罐,五代,高6.7釐米,口徑5釐米,足徑4.9釐米。故宮博物院藏。罐斂口,鼓腹,圈足,頂帶鈕蓋。通體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外壁及蓋面刻劃蓮瓣紋,底有“官”字刻款。五代時期,定窯白瓷造型比晚唐增多,製作也更加精緻,並開始出現簡單的刻劃花紋。刻花和劃花是在半幹的坯體表面分別以竹、木、鐵質的刀具或錐子、篦子,雕刻或淺劃出圖案花紋,然後再施釉裝燒。就裝飾效果而言,刻花常見一側深一側淺的刀鋒,立體感較強;劃花線條纖細,婉轉流暢。刻花與劃花常結合使用,以刻花表現圖案輪廓,再用劃花描繪細部,稱刻劃花。此罐紋飾簡練明快,是定窯刻劃花裝飾發展初期的代表。撰稿人:黃衛文

相關連結:

中國香爐與香料簡介

中國陶瓷燒制遼金宋代時期簡介

中國陶瓷定窯簡介

中國白釉瓷的由來與遊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