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063 北宋龍泉窯青瓷刻花佛教淨瓶吉字瓶

高17.5×8.5cm

龍泉窯簡介

龍泉窯是指中國浙江省龍泉市周邊地區出產的古代瓷器。它起源於唐朝,至宋、元時期達到全盛時期。龍泉窯器形精美,釉色清澈明亮,尤其以青瓷最為著名。青瓷釉色以青綠色為主,晶瑩剔透,光澤細膩。馳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就是在南宋龍泉窯中燒製成功而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頂峰。粉青釉瓷,釉色青綠淡雅,釉面光澤柔和,達到類玉的效果。梅子青瓷,釉面呈青灰色,似梅子皮色,因而得名。南宋許多瓷窯均燒製粉青釉,郊壇下官窯亦燒成仿龍泉窯粉青。明、清時期的景德鎮窯燒製的粉青釉,釉中除鐵外,還有微量的鈷元素,因此呈現淺湖綠中閃微藍的顏色。
龍泉窯青瓷經常出現這類因欠燒而形成的釉色,稱米黃釉瓷,所謂米黃釉瓷是指其釉色尤如炒熟之米色,也有專為黃色經高溫燒製的黃釉瓷,經過高溫燒製的龍泉窯黃釉瓷色澤鮮明、光潔如玉,曾被列為御用瓷,是中國古代瓷器中的珍品之一。

文:標竿創意陶瓷公益美術館 整理

灑淨與吉字瓶葫蘆尊的由來

佛教是公元前六世紀,由釋迦摩尼帶領弟子修行,教導弟子開悟道理,其輪迥之說形成宗教,主要流傳於亞洲各國。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其思想源於黃帝,以老莊思想為中心,復受儒家與佛教的影響。東漢順帝(西元125~144)時期,張陵倡導道教,尊奉老子為教主,從此道教逐漸形成。

佛教與道教在正式展開法會之前,都會有「灑淨」的儀式。灑淨,又稱「灑水」、「淨壇」,簡而言之,就是法會開壇前灑水淨壇的儀式,儀式進行的目的,在驅離邪靈淨化法會壇場,以禮迎接仙佛的降臨。

佛教與道教的「灑淨」儀式,各有傳統但大致相同,預先將乾淨的水,放入外部有宗教圖騰的容器,此一容器佛教稱為「閼伽供水器」,常見的有:佛?形、佛塔形、淨瓶形,最有名的就是南北朝時期的蓮花尊。道教是多神教按敬神容器上的圖騰,有羊形尊(羊是炎帝的圖騰)、熊形尊(熊是黃帝的圖騰)、鳳形尊、鷹形尊、神獸尊,以及唐代開始盛行的葫蘆尊。

儀式一開始是法師引領信徒,面對「淨水尊」誦唸「淨水咒」,禮畢後,法師會取出淨水倒入缽盂,接下來法師左手持缽盂,右手持柳枝,在法會壇場及四周灑水,法師是一面誦經,一面用柳枝沾缽盂中的淨水,進行用灑水淨壇。

唐代的道教法師會以榕樹枝替代柳枝,也會用發音近似「福祿」的「葫蘆尊」替代缽盂。因應道教採用「葫蘆尊」替代缽盂,北宋時期佛教法師將淨瓶的雙口改為單口,使外觀上近似「吉」字,稱之為「吉字瓶」,之後吉字瓶順應佛教的「灑淨儀軌」,將尺寸縮小以便手執,並為縮小後的吉字瓶,設置在基座上以示尊敬。

文:丁紹傑2023

相關連結:

佛教道教的供水器淨水杯

陶瓷的造形與裝飾

佛教與工藝相輔相成

中國陶瓷燒制遼金宋代時期簡介

中國陶瓷龍泉窯簡介

中國青瓷與龍泉窯青瓷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