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050 宋代建窯醬釉兔毫束口茶盞

高7×12.5cm

時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窯口:建窯(今福建建陽地區)

簡介:

1.尺寸與器形描述
本器高7公分,口徑12.5公分,束口斂緣,弧腹深壁,圈足外撇,整體輪廓穩重有力。束口設計有助於控制高溫燒成過程中口沿變形,確保口緣圓整挺直。

2.時代與窯口說明
此件作品出自宋代福建建窯,為北宋中晚期(約11世紀)典型風格。建窯以產製鐵胎黑釉茶盞著稱,為當時鬥茶風氣下的名品窯場,深受士大夫與皇家喜愛,與吉州窯並列為黑釉名窯。

3.工藝特點(釉色、裝飾、結構)
全器施褐黑色釉,器內兔毫紋清晰可見,呈現自然垂流金絲紋路。兔毫紋為建窯著名釉彩特徵,由釉中含鐵物質在還原氣氛下自然凝聚而成,線條細長,具視覺動感。胎體厚實,露胎處見赤褐色鐵胎,胎質緻密沉重。

4.用途說明
本盞為宋代鬥茶風行時期專用茶器,束口結構有利於保持茶湯溫度與香氣集中,亦方便觀察湯色與湯花,提升比賽與品飲時的觀感表現。

5.燒製程序
胎體成型後經高溫還原焰單次燒成,溫度約在1250℃至1300℃之間。釉層垂流自然,兔毫紋為窯變效果,須精準控制釉料厚度與火候,技藝難度高。

6.文化價值
建窯兔毫盞為宋代黑釉茶器代表作,見證鬥茶文化之盛。此類茶盞深受宮廷與文人賞識,並傳入日本,影響日本天目茶碗的審美傳統,具跨文化影響力。

7.設計參考
本器可作為現代手工陶茶器設計靈感,參考其束口斂緣結構與自然兔毫釉變,展現實用與藝術兼備之美學意涵。

 
相關連結:

中國歷代經典陶瓷介紹

中國陶瓷燒制遼金宋代時期簡介

茶杯茶盞與盞托的由來

歷代醬釉瓷器燒製工藝的演變

歷代建窯瓷器燒製工藝演變

陶瓷的造形與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