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022 五代耀州窯青釉瓷刻花壺

高19x15cm

茶杯茶盞與盞托的由來

自秦漢以後,飲茶之風日漸興起,茶具(茶碗、茶甌)才開始從日常的飯碗酒杯中分離出來。

至唐代,茶已成了人們日常生活飲品,唐代茶具(茶碗、茶甌)口徑較大、高度較矮。在唐代煎茶法中,大口徑,有利於觀看茶湯的色澤與變化;高度較矮有利於手的把持。

唐代在皇家重茶、佛教崇茶、文人愛茶、在舉國飲茶之下,出現喝茶用具的專門名稱「茶盞」。到了宋代茶盞的造型,受佛學禪修的影響,碗口寬碗底窄以便雙手捧用,部份茶盞受佛鉢的影響採歛口設計,呈現仰頭飲盡的特殊情境。

盞托始於東晉,是由耳杯承盤發展而來,南北朝時流行,初為酒盞托,也叫盤盞。唐宋時期隨著飲茶風俗而盛行,茶盞托因防燙手的需要,參考酒盞托的設計,從酒盞托分離出來。

不管茶盞托還是酒盞托,都是上有盞、下有托盤,容易混淆分不清楚。其實,酒盞托有一特殊的別名,叫「酒台子」,這別名就是分辨茶盞托還是酒盞托的關鍵,凡是盞托上有凸出的平台,這盞托就是「酒盞托」;凡是盞托上有一圓孔,沒有平台的,這盞托一定是「茶盞托」;凡是盞托上有平台但不凸出,這盞托多半是「茶盞托」。另外,盞的大小,也可輔助分辨酒盞與茶盞,一般說來,茶盞的尺寸與容量都比酒盞大。

在宋代,「茶盞」已成喝茶用具最普遍的說法,但「茶碗」仍被沿用。進入明清,由於茶葉改為用茶壼直接衝泡,「茶盞」被稱為「茶杯」,茶杯在尺寸上比宋代小很多。由於茶葉是直接衝泡,茶湯呈現綠色,所以茶杯都採用白瓷設計,尤其杯的內壁一定是白瓷,如此可襯托出茶葉沖泡時嫩綠的色澤。

文:丁紹傑,2023

另: 壺罐缸的介紹

「壺、罐、缸」都是以陶瓷或其他材質製成的容器。「壺」是小口大腹、多有壺蓋,漢代與之前的朝代,壺沒有流(壺嘴),唐代的壺頸短流也短,宋代的壺流長而彎曲。壺通常用來盛裝酒漿、茶水或其他東西。如:水壺、酒壺、茶壺、鼻煙壺。

「罐」可以盛物、裝水或做烹調使用。造型特點是口徑大腹豐且深,脛部內收,大底足。多為直口,一般有蓋。如:糖罐、茶罐、藥罐。「缸」是一種圓形寬口、腹大底小,用途多完。如:米缸、水缸、魚缸。

文: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 整理

相關連結:

中國壺型的演變

陶瓷的造形與裝飾

中國陶瓷燒制隋唐五代時期簡介

中國陶瓷耀州窯簡介

中國青瓷與耀州窯青瓷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