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001 五代黑釉瓷雙系唇口執壺

高21x16cm

黑釉的起源

釉是附著於陶瓷坯體表面的玻璃質薄層,有與玻璃相類似的某些物理與化學性質,一般以長石、石英、黏土等為原料。釉的化學組成為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鐵、氧化鈦、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鉀、氧化鈉等,經溫式球磨調成油漿,用浸、噴、澆等方法施於坯體表面焙燒而成。由於所含金屬氧化物的不同,以及燒成氣氛的各異,釉色有青、黑、綠、黃、紅、藍、紫等(白釉其實是無色透明釉)。

黑釉的起源:黑瓷早在東漢就已出現。東晉的德清黑釉率先舉起一面大旗,至唐代黑釉燒造已不再有技術障礙。宋之黑釉首推建盞,其原因在於宋代飲茶習俗的改良。在大環境影響下,遼金元的漁獵文化中也見黑釉。康熙一朝,景德鎮燒造出著名的黑釉–烏金釉。以質量論,烏金釉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另: 壺罐缸的介紹

「壺、罐、缸」都是以陶瓷或其他材質製成的容器。「壺」是小口大腹、多有壺蓋,漢代與之前的朝代,壺沒有流(壺嘴),唐代的壺頸短流也短,宋代的壺流長而彎曲。壺通常用來盛裝酒漿、茶水或其他東西。如:水壺、酒壺、茶壺、鼻煙壺。

「罐」可以盛物、裝水或做烹調使用。造型特點是口徑大腹豐且深,脛部內收,大底足。多為直口,一般有蓋。如:糖罐、茶罐、藥罐。「缸」是一種圓形寬口、腹大底小,用途多完。如:米缸、水缸、魚缸。

文: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 整理

相關連結:

中國壺型的演變

中國陶瓷燒制隋唐五代時期簡介

中國黑釉瓷烏金釉瓷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