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091 唐代鞏義窯三彩陶陪葬傭人俑二人
高21.5×5.5cm
鞏義窯簡介
鞏義窯是唐代重要瓷窯,窯口在河南鞏縣,故名鞏義窯。隋已生產青瓷平底碗及高足盤等,器外壁施釉不到底,唐代生產白瓷、黑瓷、絞胎、唐三彩及黃、綠、藍等單色釉陶器。白瓷中有一部分作為貢品,供民間所用之茶器為其大宗產晶。鞏義窯是已發現的燒造唐三彩的最主要窯址。
鞏義窯始燒於隋,盛於唐,到五代初衰退。隋代燒青瓷,唐代燒白瓷,還燒三彩陶器、黑瓷、紋胎和茶葉未釉等。產品有碗、注壺、盤口瓶、盒 、缽、杯、豆、枕、人物動物雕塑以及玩具等。鞏義窯的白瓷產品最為出色,是唐代北方白瓷的傑出代表之一。
文: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 整理
中國歷代冥器與陪葬品簡介
「事死如事生」語出《禮記.中庸》:“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當時孔子在提倡孝道,但人們在這盡孝的基礎上,受“靈魂不滅”的影響,產生厚葬的習俗。後來孔子主張崇尚精神性的悼念,《論語‧八佾》:「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但以厚葬盡孝已成習俗,尤其是專族或經濟優厚家族。漢代時期盛行厚葬,殉葬品豐富而精細,被稱為“明器” ,也稱“冥器”,“明器”是專門供逝者在陰間所用。在我們現在發現的漢代陪葬品中除少量石質、金屬漆器以外,鉛釉陶器被大量的使用。它優點是歷千年而不腐敗,除少量飲食所用器皿,大量摹擬生活場景,加以縮微,如陶制穀倉、樓閣、灶台、獸圈、車馬、井臺、奴僕等等,營造虛擬生活環境供逝者享用。
由於風俗中人們為了排場,陪葬的冥器不斷增加,唐代官府明文規定,各個品級的官員分別可以隨葬多少件做為限制。在所有陪葬的冥器中,以下事項值得瞭解:
一,在所有陪葬品中,最貴重的是皇家或官府致贈的禮器,其次是逝者生前的官服飾件,以及生前喜愛的珍藏,尤其是宗教信仰上的物品。
二,古代漢族風俗認為,陰間有各種野鬼惡鬼,會危害死者的鬼魂。因此常以鎮墓獸陪葬,目的在佑護死者亡魂的安寧。
三,中國西周時期,人們相信玉可使屍身不腐,春秋戰國以後,人們開始在逝者口中放置小件玉器,稱之為「玉琀」,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玉琀蟬」。到了漢代以「玉琀蟬」陪葬更為盛行,皆以蟬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寄託著人死後蟄伏於地下精神不滅、生命往復,有朝一日像蟬一樣破土而出、獲得新生的願望。
文:丁紹傑 2022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