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004 唐代三彩陶佛教食具歛口缽

高13x22cm

僧侶的食具歛口缽

缽是原始佛教時期,出家人外出托缽乞食所需具備的食器。由於氣候、風俗習慣等差異,在中國外出托缽已不必然,但是吃「缽飯」的規矩、禮儀,仍需遵守。佛教傳入中國後,僧侶吃「缽飯」的瓷器,就是歛口缽。用歛口缽吃飯,感覺很不方便,其實也不會,因為中國古代僧侶吃的是粥。

南宋時期僧侶吃粥用的歛口缽,已有改良,缽的胎壁厚度不一,使缽的內部似碗方便進食,但外觀上仍是歛口缽,標竿陶瓷科益公益網藏有一缽可以証實。

另: 碗盞杯鉢盂介紹

唐代的“碗” 是進食具、飲酒具,也是飲茶具。造型特點是敞口、深腹、平底或圈足,形式多種多樣。“盞”比“碗”較小,典型的宋代茶盞,口闊底窄腹深,可配合盞托使用,之後為了鬥茶出現束口盞,撇口盞,等器型,為了禪修出現斂口盞,斂口盞予人一種克制內斂、優雅協調的感覺。古代的“杯”在稱“觚”、“爵”、“羽觴(耳杯)” 都是飲酒具,現代“杯”外形不一但用途統一,都是飲具,可飲水、飲酒、飲茶、飲咖啡。

鉢盂:“鉢”比“碗”高,“盂”比“碗”矮,“碗”有環足,“鉢”與“盂” 沒有環足。“碗”多為敞口,“鉢”與“盂”不是歛口就是直口。

文: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 整理

相關連結:

陶瓷的造形與裝飾

佛教與工藝相輔相成

中國陶瓷燒制隋唐五代時期簡介

中國三彩陶瓷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