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008 隋代相州窯米白釉塑淨瓶頸凸環玉壺春瓶
高20x12cm
相州窯簡介
相州窯的窯址位於今安陽市洹河南岸,因地名也稱安陽窯,相州窯源於北朝、興盛於隋,衰落於唐,是中國北方早期青瓷燒造的代表窯口之一,為中國北方青瓷燒造的起源。相州窯也是北方較早燒製白瓷的窯口,最早採用白色護胎釉工藝,為當時燒製白瓷的創新。
相州窯的瓷器主要有青瓷、白瓷、黑瓷等,隋代相州窯已經成功地燒制出標準白瓷,但青瓷是生產的主流,相州窯的青瓷的製作具有較高的水準,為唐、宋時代的瓷業勃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沒有白瓷,就不會有青花、釉裏紅、五彩、鬥彩、粉彩等各種美麗的彩瓷。
文: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 整理
玉壺春瓶的由來
關於「玉壺春瓶」的由來,許多說法指「玉壺春瓶」是一種酒瓶。唐代司空圖《詩品·典雅》中有「玉壺買春,賞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的句子,可以証明,標竿創意陶瓷科普公益網收藏的「某玉壺春瓶」,在瓶上有一「酒」字,也可以証明「玉壺春瓶」就是一種酒瓶。
「唐代銅質象首淨瓶」瓶高25.5公分、撇口細長頸、器身圓潤飽滿,瓶在側肩部出流,為一仰起的象首象鼻,是非常經典的淨瓶器形(註)。我發現將此件銅質淨瓶的瓶蓋取下,再旋轉瓶身,將瓶的象首象鼻迴避,此時一件「長頸瓶」,會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長頸瓶」的造形可以參閱:「北宋定窯划花蓮紋長頸瓶」台北故宮博物院館收藏。「遼代缸瓦窯三彩長頸瓶」標竿創意陶瓷科普公益網收藏。我們再將「長頸瓶」的高度縮一下,就會出現大名鼎鼎的「玉壺春瓶」。以上証明了「玉壺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裏的淨水瓶演變而來。
玉壺春瓶基本的形制是撇口、細頸、垂腹、圈足。其造型上的獨特之處是: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曲線變化圓緩,整体極為優美。玉壺春瓶也因為造形優美,由酒瓶變成室內裝飾,經宋、元、明、清、民國直至現代。
註:淨瓶又稱軍持,是古代高僧經常隨身攜帶的物品之一,用來盛水或盥洗,後來逐漸演變為宗教中的供奉器具,《大唐西域記》中有載:「捃稚迦,即澡瓶也。然則軍持之名,捃稚訛文,又省迦字。釋家以之洗手,古曰澡瓶,亦曰淨瓶」,明確闡述了淨瓶是一種生活實用器。
文:丁紹傑2022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