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031 南北朝越窯褐青瓷帶蓋鼎式香爐
高15x18cm
時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589年)
窯口:越窯(今浙江省上虞、紹興、寧波一帶)
簡介:
1.尺寸與器形描述
本件香爐通高15公分,口徑約18公分,呈典型三足鼎式結構,附蓋,蓋頂中央置有獸形鈕。器身鼓腹外撇,上部兩側對稱設有豎耳,重心穩定,比例協調。
2.時代與窯口說明
本器屬南北朝時期越窯作品,為該時期常見的宗教與生活器物形式。越窯位於今浙江慈溪一帶,南北朝時期已具成熟釉色與高溫燒製技術,是中國南方青瓷的重要代表窯口。
3.工藝特點
器表施褐青釉,釉面玻璃質感強,釉色泛灰綠與褐黃交錯。蓋面及器身通體滿佈細密開片,局部積釉處呈現鱔魚黃色斑。蓋面與肩部飾以規整的連珠紋與刻劃方格紋,紋飾清晰有序,器形結構精實,反映越窯南北朝時期技術的成熟。
4.用途說明
此為香爐器物,置於案几或佛龕供奉用,以燃香清淨空間或供佛祈福。其蓋上穿孔與獸紐設計,有利於香煙緩緩逸出,並具裝飾效果。
5.燒製程序
本器應以手拉胚或模制成形後雕飾紋樣,經乾燥與初燒後施釉,再進行高溫還原氣氛燒製而成。帶蓋構造需單獨燒製並經嚴密配合,整體結構無變形,說明窯工對燒成控制具高水平。
6.文化價值
作為南北朝越窯香爐代表之一,本器融合宗教信仰與審美工藝,呈現出中國早期香文化與陶瓷裝飾風格的過渡形貌,具有歷史與宗教藝術雙重價值。
7.設計參考
本器可作為現代香爐或插花容器之設計靈感,尤其蓋頂獸紐與對稱豎耳結構,可轉化為現代擺件或禪風器物造型設計的基礎元素。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