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002 南北朝越窯土青瓷佛教食具歛口缽形碗

高6.5×14.5

越窯簡介

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窯,窯所主要分佈在浙江省上虞、餘姚、慈谿、寧波等地。生產年代自東漢至宋,唐朝是越窯工藝最精湛時期,居全國之冠。越窯之名,最早見於唐代,越窯瓷青瓷與唐代的飲茶風尚關係十分密切,其瓷質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飲茶者的喜愛。

越窯青瓷在初唐時胎質灰白而松,釉色呈青黃色。晚唐時胎質細膩緻密,胎骨精細而輕盈,釉質腴潤勻淨如玉,釉色為黃或青中含黃,無紋片,普遍使用素地垂直劃紋的裝飾方法。晚唐、五代時期越窯所燒製的青瓷,是當時青瓷的最高水準,尤其是所謂的「秘色」瓷,更是當時越窯青瓷的十分引人注目的產品。

文:標竿創意陶瓷公益美術館 整理

僧侶的食具歛口缽

缽是原始佛教時期,出家人外出托缽乞食所需具備的食器。由於氣候、風俗習慣等差異,在中國外出托缽已不必然,但是吃「缽飯」的規矩、禮儀,仍需遵守。佛教傳入中國後,僧侶吃「缽飯」的瓷器,就是歛口缽。用歛口缽吃飯,感覺很不方便,其實也不會,因為中國古代僧侶吃的是粥。

南宋時期僧侶吃粥用的歛口缽,已有改良,缽的胎壁厚度不一,使缽的內部似碗方便進食,但外觀上仍是歛口缽,標竿陶瓷科益公益網藏有一缽可以證實。

文:丁紹傑2022

相關連結:

陶瓷的造形與裝飾

中國陶瓷燒製南北朝時期簡介

中國陶瓷越窯簡介

中國青瓷與越窯青瓷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