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027 漢代醬釉陶卷雲紋三足釜

高10.5×9.5cm

1.尺寸與器形描述
本器通體高10.5公分,腹部寬9.5公分,口沿略侷收,頸部短小,腹部圓鼓,底部設三短柱足。造型端正穩固,屬於典型的小型三足炊煮或陪葬用陶器。

2.時代與用途說明
此器為漢代陶質陪葬品之一,依形制、紋飾與施釉風格判定,應屬西漢中晚期,常見於墓葬中作為象徵性炊具,含有「死者在陰間生活仍能安逸無虞」的文化寓意。

3.工藝特點
整器施醬釉,色澤棕褐帶光,局部自然脫落處可見灰陶胎體,屬低溫鉛釉燒製。器身以模印或刻劃方式裝飾對稱之卷雲紋,流暢婉轉,具漢代典型吉祥圖案風格,三足略外撇,足根自然連接腹部,結構穩定。

4.燒製技術
此類釉陶器使用含鉛釉料,經氧化氣氛中一次燒成,溫度約在900℃上下。由於醬釉對燒成控制要求不高,故常見於漢代北方各地陶窯,尤以河南、山東、陝西等地為代表。

5.文化價值
漢代三足器源自青銅鼎制,逐步轉化為陶器形式的日常象徵,承襲「以鼎為尊」的文化傳統,又融合墓葬「生如死,死如生」的哲學思想。卷雲紋作為漢代吉祥紋飾,寓意風調雨順、安泰興旺,反映當時百姓對理想來世的信念。

6.設計參考
本器整體設計結構與裝飾風格可作為現代文創陶器之靈感,適合發展博物館文創商品如三足香爐、擺件花器等,既保留古意,又具造型趣味與文化深度。

 
相關連結:

中國歷代原始瓷的發展歷程

中國陶瓷燒製秦漢時期簡介

釜形爐與釜形花器

歷代醬釉瓷器燒製工藝的演變

陶瓷的造形與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