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018 漢代綠釉陶圓鼓形小陶罐
高14x18cm
1.尺寸與器形描述
本器高14公分、腹徑18公分,整體呈橢圓鼓形,短頸平唇,小口外撇,圓肩碩腹,收底無圈足,比例勻稱,外形穩重古樸。
2.時代與窯口說明
本器為漢代典型綠釉陶器,屬中原地區廣泛流行的明器類型。器形與釉色與河南、山東等地漢墓出土文物一致,為當時實用品風格之延伸。
3.工藝特點
通體施褐綠釉,釉層厚薄略有不均,自口沿向下略有流釉痕跡,釉面有自然氧化與局部剝落,露出灰褐色陶胎,胎質堅實。器形為一次成型,經高溫燒製後再施釉。
4.用途說明
此類小罐應為陪葬明器,模擬生前日常容器,用以盛裝穀物、水或調味料等象徵性用途,反映漢代人死如生的喪葬觀念。
5.燒製程序
先以細密陶土拉坯或模製成型,乾燥後進行素燒,爾後施鉛釉並二次燒成,燒成溫度約在800至950℃,在還原氣氛下使鉛綠釉呈現自然色調。
6.文化價值
此類器物代表漢代綠釉陶的典型風格,兼具實用性與象徵意涵,為研究漢代日常器用與喪葬文化的重要依據。
7.設計參考
其圓鼓形器身設計可為當代陶藝或包裝設計提供靈感,結合實用與裝飾性,亦適合再創作為香器、容器或桌飾。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