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020 商代原始青瓷刻劃弦紋獸耳三足帶蓋陶鼎

高15.3×14.5cm

1. 尺寸與器形描述
本器高15.3公分,腹徑14.5公分,器形圓鼓,肩部較寬,下承三高足,重心穩定。口沿直立,附對稱橫耳,造型似獸首;器蓋略呈覆盂形,中央有鈕,與器身密合良好,整體構型雄健而沉穩。

2. 時代與窯口說明
此器為商代中晚期原始青瓷製品,推測產於中國南方早期青瓷窯場,如江西或浙江地區,是陶向瓷過渡的代表性實例。其外形仿青銅鼎,表現出陶瓷工匠對禮器制度的模仿與延續。

3. 工藝特點(釉色、裝飾、結構)
胎質厚重而細膩,整體以天然含鐵泥料成型,施以淡青色釉層,呈現亞光質感。器身刻飾數道弦紋,分布於腹部與蓋面,線條規整,裝飾效果樸實莊重。耳部作獸首狀,為模仿青銅器的常見構件。

4. 用途說明
此為仿禮器形式的明器,主要作為陪葬用器,象徵權力與地位,並非實際炊煮之用。體現商代「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具強烈的宗教與儀式象徵性。

5. 燒製程序
本器經手工成型、雕刻、陰乾後施單層薄釉,入窯高溫燒製,燒成氣氛偏還原。因胎釉結合尚不成熟,釉層薄且常見剝落或不均,為原始青瓷常見現象。

6. 文化價值
此器保留濃厚的青銅禮器影響,同時反映早期陶瓷技術對禮制模仿的過程,是研究商代陶瓷與喪葬文化的重要實物。其形制、紋飾與功能的結合,展現出陶器禮器化的典型特徵。

7. 設計參考
此器之弦紋裝飾、獸耳結構與三足比例,可為現代陶藝設計提供靈感,適合應用於仿古藝術、博物館文創品、儀式型設計等領域,融合古風與功能性。

 
相關連結:

中國歷代原始瓷的發展歷程

中國陶瓷燒製夏商周時期簡介

歷代青釉瓷器燒製工藝的演變

陶瓷的造形與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