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006 商代原始青瓷印紋回字紋雙耳罍式罐

高13x23cm

1. 尺寸與器形描述
本器高13公分,口徑約23公分,器形圓潤飽滿,侈口外撇,短頸、寬肩、深腹,下承圈足。頸部兩側對稱附有雙耳,呈獸首形突起,為當時禮器仿製風格的典型特徵。

2. 時代與窯口說明
此器屬於商代晚期的原始青瓷器物,燒造地點可能為浙江北部或安徽南部的原始青瓷窯址。該區域為早期青瓷技術發源地之一,其出土實物顯示出向成熟青瓷過渡的關鍵工藝特色。

3. 工藝特點(釉色、裝飾、結構)
器表通體施以淡青釉,局部呈黃綠調,屬高溫氧化燒成後形成的玻璃質釉層。通體以模具壓印方式裝飾密集「回字紋」印紋,排列整齊規律,具強烈裝飾性與視覺節奏感。印紋之間釉層流轉清晰,突顯原始青瓷階段的模印技術成熟度。

4. 用途說明
本器屬儲藏容器,應為盛水或盛穀之用,亦可能作為禮制器物陪葬,具有實用與象徵雙重功能。其仿青銅罍的造型顯示出陶瓷對青銅禮器制式的模擬與替代作用。

5. 燒製程序
該器先以灰白細胎手工拍製成型,再加壓模印印紋,乾燥後施以淡青色釉料,最後於攝氏1200度左右高溫氧化氣氛中燒成。釉層與胎體結合緊密,局部呈橄欖色或黃褐色為釉中鐵質還原不均所致,亦為辨識原始青瓷的重要依據。

6. 文化價值
此件器物兼具禮器模仿意涵與原始青瓷技術特色,是觀察青銅文化與陶瓷工藝融合的重要見證。密布印紋所展現的裝飾邏輯與均衡美感,也體現商代工藝精神與審美趣味。

7. 設計參考
本器的回字印紋與罍式造型,適合作為當代陶瓷、金屬器、家具器皿造型與圖紋設計靈感,亦可應用於視覺識別系統或文化創意商品之中,具有高度延展性與辨識度。

 
相關連結:

中國歷代原始瓷的發展歷程

中國陶瓷燒製夏商周時期簡介

歷代青釉瓷器燒製工藝的演變

壺罐缸的介紹

陶瓷的造形與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