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011 仰紹文化黑陶鷹形鼎鷹形尊
高32×26.2cm
時代:仰紹文化(約西元前2500–前2000年)
窯口:新石器時代晚期甘肅–青海地區民間彩陶系統
簡介:
1. 尺寸與器形描述
本器通高32公分,腹寬約26.2公分,整體呈雄鷹俯視步行之勢,雙足健壯,尾部微翹,雙翼收斂於身側,背部開口,器身厚重穩固,造型極具張力與象徵意味。
2. 時代與文化說明
此器屬於仰韶文化晚期,約距今五千年,為新石器時代代表性遺物。仰韶文化分布於中國黃河中游地區,以彩陶與黑陶並見,具高度審美意識與原始宗教象徵。
3. 工藝特點(釉色、裝飾、結構)
器表施以拋光黑陶工藝,表面發亮且手感細滑。鷹形塑造極具寫實與象徵融合風格,雙目炯炯有神,喙部微翹,爪足內收,線條圓潤卻具力感,顯見手工精細與審美高度成熟。
4. 用途說明
該器可能兼具尊與鼎之功能,象徵獻祭、禮儀或祖先崇拜用途,亦可能為貴族墓葬陪葬品,用以彰顯地位或祭祀通靈。
5. 燒製程序
以細膩黏土模塑成形後,經陰乾修整與刻畫細節,再經高溫還原氣氛燒製,使其呈現典型黑陶之色澤與質感。其燒結密度高,氣孔細微,反映出仰韶晚期燒窯技術之進展。
6. 文化價值
本件器物展現出仰韶晚期黑陶文化的藝術高峰,不僅是禮器制度雛形的見證,也是動物形象擬人化與神祇化的早期實例。其結構與象徵性皆反映出原始信仰、審美觀與技藝水平的高度結合。
7. 設計參考
此件鷹形尊的動態造型、結構平衡與象徵張力,極適合作為現代陶藝、雕塑、禮器設計的原創靈感來源,亦適合以鷹為主題的企業標誌、文化展覽等設計應用。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