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010 龍山文化黑陶鷹形薄胎尊
高13.5x14cm
時代:龍山文化(約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000年)
窯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城子崖遺址
簡介:
1. 尺寸與器形描述
本器高13.5公分、寬14公分,整體呈鷹形立姿,昂首挺胸,雙目圓睜,喙長而尖,雙翅簡化為弧線輪廓,尾部微翹,立足於四趾短腿之上,造型生動傳神。器身空腔,頂部開口可見內腔,為實用與象徵兼具之禮器。
2. 時代與窯口說明
出土自中國龍山文化晚期(約西元前2500–前2000年),代表山東地區高度發展的黑陶文明,是該時期陶塑技藝與審美觀念融合之經典作品。
3. 工藝特點(釉色、裝飾、結構)
此尊以細緻黑陶製成,表面磨光細膩,色澤深邃烏亮。胎體輕薄,屬典型龍山薄胎工藝,手感如羽。雖無彩繪與刻紋,但其精準的塑形技藝與仿生意象已展現高度藝術性。器內壁亦經拋光處理,製作一絲不苟。
4. 用途說明
本器應為禮儀用尊,兼具祭祀、象徵與儲藏功能。鷹形象徵神聖威猛,或作為族群圖騰,反映龍山文化對禽鳥崇拜與自然萬物觀的精神內涵。
5. 燒製程序
以細質泥土手工塑形後,經低溫氧化燒製,再以石器打磨至光滑。控制火候精準,燒成後色澤均勻一致,為龍山陶中工藝水準極高之代表。
6. 文化價值
此器不僅為早期中國雕塑藝術之先聲,更體現新石器時代晚期陶工對動物造型的高度寫實與抽象融合。其製作難度與象徵內涵,使其成為龍山文化禮器中極具代表性與研究價值的精品。
7. 設計參考
本器造型簡練且神態俱足,對於現代陶藝、雕塑、文創與禮品設計等皆具極佳仿生參照價值,亦可作為黑陶風格設計中「器形即寓意」的典範範本。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