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008 寺洼文化紅陶馬鞍口雙耳大陶罐

高47x42cm

時代:寺洼文化(約西元前2000–前1500年)

窯口:今甘肅東南部隴南地區

簡介:

1. 尺寸與器形描述
本器高47公分,口徑寬敞、肩部圓潤飽滿,底部漸收尖挺,整體呈上寬下窄之勢。器身兩側對稱設有雙耳,口沿呈「馬鞍口」狀,上揚起伏如鞍背,具有強烈的視覺節奏感與實用機能。

2. 時代與窯口說明
此器為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寺洼文化(約西元前2000–前1500年)之代表性紅陶器,屬黃河流域早期農業文明遺產之一。

3. 工藝特點(釉色、裝飾、結構)
採細膩紅陶胎手工拍打成形,表面未施釉,但經磨光處理,隱隱呈現紅褐與灰黑交錯的煙燻斑痕,屬於半燒結陶的特徵,可能與燒製條件中的煙氣覆蓋有關。器形渾厚對稱,工藝成熟。

4. 用途說明
此類大型陶罐通常作為儲藏水、穀物或釀造之用,亦可能用於墓葬隨葬,象徵生活資源的延續與祖靈供奉之需。

5. 燒製程序
由細陶泥拍打製成後陰乾,再經露天或半封閉式窯穴,以中低溫(約800–1000°C)燒成。還原與不完全燃燒產生的自然火痕成為其視覺特色。

6. 文化價值
本件作品體現寺洼文化晚期的審美趨勢與生活方式,造型上融合實用與禮儀象徵,為新石器時代陶器工藝之成熟代表,亦具考古與藝術並重的學術價值。

7. 設計參考
其穩重的造型、對稱結構與馬鞍口設計,可作為現代陶藝造型、家居擺件與文化創意商品的靈感來源,展現古樸與現代交融的設計語彙。

相關連結:

中國歷代陶器的發展歷程

中國陶瓷燒製遠古時期簡介

壺罐缸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