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青釉瓷器燒製工藝的演變

青釉瓷器為中國陶瓷史中歷時最久、演變最豐的釉色系統之一,自東漢創燒以來,歷代皆有發展,風格與命名多受時代美學與技術所影響。宋代之後,「天青」、「粉青」、「梅子青」、「翠青」、「豆青」等細緻分類逐漸出現,形成獨具中國美學色彩的審美體系。以下依歷代變遷與窯口特徵,整理青釉瓷器之燒製工藝演變與代表藏品:

一、漢至唐代(公元前2世紀–907年)
青釉瓷器創燒於東漢,至唐代成熟發展,為早期高溫釉的主要代表。
主要產地:浙江越窯、湖南醴陵窯、廣東西村窯等。
燒製工藝特徵:
1. 胎質:以灰白或黃褐色為主,較厚重。
2. 釉色:青灰、淡青或青黃,為鐵系還原釉。
3. 造型:以碗、盤、壺、枕、罐為主,多為日用或隨葬器。
4. 風格:越窯最為典型,釉薄光潤,器形規整。
代表藏品:
• 唐代越窯青釉碗 – 藏於浙江省博物館。釉色青中泛黃,胎質堅致,工藝成熟。


二、五代至北宋(907–1127年)
本時期青釉瓷進入美學轉型與技術提升階段,宋人追求色澤如玉,「天青釉」即源於此期;而五代至北宋初期耀州窯青釉,則因釉色淺淡,後世常稱為「淺青釉」。
主要產地:河南汝窯、陝西耀州窯、浙江龍泉窯、浙江越窯等。
燒製工藝特徵:
1. 天青釉(汝窯):色如天際微光,釉層凝潤,有冰裂紋片。
2. 淺青釉(耀州窯):青中泛灰黃,胎土細膩,多剔刻裝飾,風格古樸雅致。
3. 越窯晚期:釉色轉淡,造型趨雅,承襲唐風,趨向宋式簡約。
4. 龍泉窯初期:尚未分化為粉青、梅子青,釉色以青中泛灰為主。
代表藏品:
• 北宋耀州窯淺青釉刻花盞托 – 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胎色灰白,釉色泛灰青,剔刻清晰,具典型淺青風格。
• 北宋汝窯天青釉碗 – 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釉色凝潤如玉,開片自然,堪稱天青釉巔峰之作。


三、南宋至元代(1127–1368年)
龍泉窯成為主流,進入青釉分化時期,出現「粉青」、「梅子青」、「翠青」、「豆青」等色系,為後人依色相與氣韻命名。
主要產地:浙江龍泉窯(大窯、金村、溪口)、江西吉州窯等。
燒製工藝特徵:
1. 粉青釉:青中泛白,釉層厚潤,色如凝脂,重氣韻表現。
2. 梅子青釉:青中帶紫,色澤深雅,沉穩安定。
3. 翠青釉:青中帶綠,晶瑩亮麗,視覺清透。
4. 豆青釉:色如青豆汁,清淡典雅,氣質文人。
5. 技術成熟:雙重施釉與還原燒成技術日臻完備。
代表藏品:
• 南宋龍泉窯梅子青釉瓶 – 藏於故宮博物院。色深沉穩,釉層凝厚,器型修長典雅。
• 元代龍泉窯粉青釉盤 – 藏於浙江省博物館。色如霧氣,形制規整,風格柔和靜雅。


四、明代(1368–1644年)
明代承續龍泉風格,景德鎮亦製仿古青釉瓷,特別是永樂、宣德年間的「豆青釉」為宮廷御用之重。
主要產地:江西景德鎮官窯與民窯、浙江龍泉地區殘存窯口。
燒製工藝特徵:
1. 豆青釉:胎土潔白,釉色淡青綠,質感柔和。
2. 仿梅子青、粉青:模仿宋器風格,多見瓶、碗、盞等器。
3. 裝飾:部分結合描金、刻花或壓印圖案。
4. 宮廷制式:色階與造型均有嚴格規格,風格秀雅清遠。
代表藏品:
• 明宣德豆青釉蓮瓣紋盤 – 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色澤淡雅,造型端莊,氣質文靜。


五、清代(1644–1911年)
清代為青釉的精製與仿古時期,景德鎮御窯大量仿燒宋、元各色青釉,尤其粉青、豆青、翠青釉最為流行。
主要產地:江西景德鎮御窯廠,湖南醴陵、廣東石灣等地。
燒製工藝特徵:
1. 粉青釉:釉層輕柔,色如晨霧,雍正時期尤為突出。
2. 豆青與翠青:釉面潔潤如玉,器形仿宋汝、龍泉樣式。
3. 裝飾風格:兼容宮廷審美與仿古意趣,常與描金、雕塑相結合。
4. 清宮命名:青釉色階被系統命名、分類,精細嚴格。
代表藏品:
• 清雍正粉青釉水丞 – 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釉色如煙似霧,光澤柔潤,風格高古典雅。
• 清乾隆翠青釉琮式瓶 – 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仿古形式與翠青釉色交融,氣韻深遠。


六、當代以降(20世紀初至今)
當代青釉瓷廣泛復興,技術日趨成熟,傳統釉色再現與創新並舉。
主要產地:景德鎮、龍泉、德化、醴陵等地,及各地陶藝工作坊。
燒製工藝特徵:
1. 釉色精準重現:現代技術可細緻控制梅子青、粉青等色調。
2. 現代風格:器形簡約,釉面細膩,結合茶道、插花等用途。
3. 藝術創作:融入裝置藝術與現代設計,賦予青釉新語境。
4. 非遺傳承:龍泉青瓷列為國家級非遺,推動國際交流與現代轉化。
代表藏品:
• 當代龍泉窯粉青釉仿汝洗 – 藏於龍泉市博物館。釉層細潤如凝脂,造型簡練,具現代宋意。


結語:
青釉瓷器以其色澤柔和、意蘊深遠、技藝精微,成為中國陶瓷文化的核心表現之一。「淺青、天青、粉青、梅子青、翠青、豆青」等色系,不僅是窯火技術的體現,更反映東方文化對自然與內心之平衡美學的深層體悟。從漢至今,青釉瓷歷經千年不墜,既為古典精神的傳承,也是當代設計與審美的沃土。

註:歷代青釉瓷器圖文簡介,可查詢《標竿創意陶瓷公益美術館》

文:標竿創意陶瓷公益美術館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