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紅釉瓷器燒製工藝的演變

紅釉瓷器是中國高溫釉色技術中最具難度且最富藝術魅力的類別之一。紅釉的發色主要依靠銅為呈色劑,其燒成對氣氛控制極為敏感,成敗之間常在毫釐之差。自唐代以來,紅釉瓷斷續出現,至元代始穩定成型,明清兩代尤為鼎盛,成為官窯重要品種。以下依據文獻與館藏資料,分期說明紅釉瓷各時期燒製特色與代表窯口:

一、唐代(618–907年)
唐代紅釉瓷尚屬早期嘗試階段,多以銅紅低溫釉為主,呈色尚不穩定。
主要產地為河南巩縣窯、陝西黃堡窯、湖南長沙窯等。
燒製工藝特徵:
        1.      釉料:以銅為呈色劑,多為鉛釉或鉛釉加銅釉,屬低溫系統。
        2.      釉色:多為紅中帶紫、紅褐、紅斑,表面略顯沉澱或氣泡。
        3.      裝飾:常見紅彩點飾或花紋填彩,與褐彩、綠彩並用。
        4.      胎質:灰白或灰黃胎,器型以碗、瓶、壺、罐為主。
代表藏品:
• 唐代長沙窯紅彩執壺 – 藏於湖南省博物館。白胎上施紅彩與褐綠彩交錯,構圖靈動,是早期紅釉應用實例。


二、宋元時期(960–1368年)
紅釉技術在宋代罕見,至元代景德鎮首次成功燒製高溫釉下銅紅釉,技術上實現突破。
主要產地為江西景德鎮窯,並見於部分龍泉、吉州、磁州等地的紅斑釉嘗試。
燒製工藝特徵:
        1.      元代釉下銅紅:創燒於景德鎮,釉下發色,需還原氣氛燒成。
        2.      發色難度高:紅色多見沉澱斑點、暈染、飛散現象。
        3.      胎釉結合:多施於白胎之上,胎質細膩,釉層厚重透明。
        4.      器型:罐、梅瓶、玉壺春瓶為主,多數為外銷或宮廷訂燒。
代表藏品:
• 元代景德鎮釉裡紅玉壺春瓶 – 藏於故宮博物院。瓶身繪海水龍紋,紅彩浮動如煙,顯現釉下銅紅獨特美感與技術挑戰。


三、明代(1368–1644年)
明代紅釉進入穩定與多樣化發展,永樂、宣德時期釉下銅紅與紅釉單色器均達高峰。
主要產地為江西景德鎮官窯與高級民窯。
燒製工藝特徵:
        1.      永宣釉裡紅:筆意洗練,發色鮮紅而不滲散,需嚴格還原氣氛控制。
        2.      紅釉單色:永樂試燒成功「寶石紅」、「豬肝紅」,施釉均勻,發色穩定。
        3.      發色特色:色調有胭脂紅、霽紅、美人醉、豇豆紅等多種名目。
        4.      器型:小件瓶、碗、盞為主,多作宮廷陳設用。
代表藏品:
• 明宣德霽紅釉暗刻龍紋碗 – 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釉色紅潤如血,碗心暗刻雙龍,藏紋於釉,為宣德紅釉藝術巔峰。
• 明永樂釉裡紅纏枝蓮紋梅瓶 – 藏於南京博物院。紅彩層次分明,構圖嚴謹,顯示官窯銅紅成熟之美。


四、清代(1644–1911年)
清代紅釉發展出眾多變體,康熙以豇豆紅、美人醉聞名,雍正追求典雅,乾隆推展創新與裝飾性。
主要產地為江西景德鎮官窯,湖南醴陵與廣東石灣有模仿。
燒製工藝特徵:
        1.      豇豆紅:康熙官窯創燒,色如熟豆,多採通體施釉,小器居多。
        2.      美人醉:呈粉紅紅暈或釉下變化斑,風格文雅。
        3.      乾隆創新:霽紅釉、郎紅釉、祭紅釉等品種增多,結合雕刻與琺瑯彩技法。
        4.      胎體細緻,施釉厚潤,追求瑩潤與勻淨的視覺效果。
代表藏品:
• 清康熙豇豆紅釉雙耳瓶 – 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瓶身紅釉勻雅,雙耳對稱,色澤溫潤,極具宮廷氣質。
• 清乾隆霽紅釉高足杯 – 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釉色如血寶石,胎骨薄透,展現乾隆官窯對紅釉技術的精準掌控。


五、當代以降(20世紀初至今)
紅釉瓷於當代得到廣泛復興與創新,並結合現代設計與藝術創作。
主要產地為景德鎮、醴陵、宜興,以及各地高端陶藝工作室。
燒製工藝特徵:
        1.      技術突破:氣氛控制與窯溫曲線掌握大幅提升,曜紅、寶光紅可穩定重現。
        2.      顏色層次:可精準控制深淺、流釉、暈染等效果,達觀賞與實用兼備。
        3.      創作多樣:常見結合雕塑、空間裝置與器物藝術,形成現代紅釉美學語彙。
        4.      市場價值:成為拍賣熱點與高端收藏品類之一。
代表藏品:
• 當代景德鎮寶光紅釉大瓶 – 藏於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釉層均勻厚潤,色彩濃郁而不凝重,兼具古典精神與當代造型語彙。


結語:
紅釉瓷器以其炫麗卻不浮誇的色澤,深受歷代皇室、文士與現代收藏者之青睞。從唐代的偶現,到元明以後技術突破,至清代的釉色極致與當代的復興創新,紅釉瓷歷經千年淬煉,是中國陶瓷美學中「難得紅顏」的代表。它以火的語言,記錄工藝與審美的歷史躍動,證明中國陶瓷藝術中「紅色」從來不只是色彩,更是一種極致技術與文化象徵。

註:歷代紅釉瓷器圖文簡介,可查詢《標竿創意陶瓷公益美術館》

文:標竿創意陶瓷公益美術館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