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瓷與官窯青瓷介紹

青瓷是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它是中國燒制最久的瓷器,從漢代燒到清代從未間斷,青瓷色調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鐵,在「還原焰」氣氛中焙燒所致;「還原焰」是指瓷器燒制中,在空氣供給不充分的狀況下,產生的一種火焰。要想燒出美麗的青瓷,就必須有效控制窯內的還原焰。一般來說,還原焰越充分,釉中著色金屬的氧化越好,此時青瓷的色彩就會越漂亮。

青瓷的燒制,遇上含鐵量不純或「還原焰」不充分,青瓷的顏色就會呈現土黃色或黃褐色,這種土黃色或黃褐色的青瓷,並不是瓷工想要燒出的青瓷,可説是青瓷中的不良品,我們稱它為「黃色青瓷」比較妥當。

早在商周時期我國就出現了青瓷,與後來成熟期的青瓷比較,氣孔較大,胎料中雜質較多,釉色還不夠穩定,故稱為原始青瓷。青瓷歷經春秋戰國時期的發展,到東漢有了重大突破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南北各地燒製青瓷更為普遍,瓷窯增加,種類繁多,質量進一步提高,南方和北方所燒青瓷各具特色。南方青瓷,一般胎質堅硬細膩,呈淡灰色,釉色晶瑩純淨,常用類冰似玉來形容。河北景縣北齊封氏墓出土的青瓷蓮花尊,造型非常漂亮,堪稱北方青瓷的代表作。

青瓷的著名窯口,在南方可以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為代表,在北方可以北宋官窯,汝窯,耀州窯為代表,以下介紹北宋官窯及南宋官窯:

北宋官窯介紹:

北宋官窯相傳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在汴京附近設立窯場,專燒宮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窯。南宋顧文薦《負睻雜錄》記載:宋宣政間(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南宋葉寘在其《垣齋筆衡》中對北京官窯,亦有記載:政和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

當時的京師即汴京(今開封),因宋代汴京遺址已沉入地底,至今日為止,尚未發掘出北宋官窯遺址,對於北宋官窯遺址缺乏考古發掘地資料和充足的文獻資料的支撐,因此,時至今日,關於北宋官窯遺址在何處,仍有不同說法,一般有三種說法:一說北宋官窯即為汝窯;二說否認北宋官窯的存在;三說為北宋官窯即為汴京官窯,它與南宋時的修內司官窯先後存在。支持第三種說法的人較多。

北宋官窯瓷的基本特徵:

1、胎有灰白、灰褐兩種,胎骨較為厚重,紫口鐵足是共性。

2、釉色有天青、粉青、蝦青、月白、油灰、鱔魚黃等釉色。絕大部分器物,胎釉與汝瓷有極其相似之處,官窯的釉色更趨向追求玉色。

3、造型多為祭祀、文房類:爐、瓶、尊、洗、盆、觚等,尊、觚系仿商、周青銅器造型。

4、開片為金絲鐵線與冰裂紋同存,開片有大、小之分,大器小開片與小器大開片都是難得之物,開片紋自成體系

,獨樹一幟,不同於北宋任何窯口的產品。不開片器物應是該窯的極品,是胎釉膨脹係數一致所造成。

5、燒制方法,有支釘支燒和墊餅支燒。支釘支燒的器物,支釘痕跡稍大,多數器物是採用墊餅支燒。

6、北宋素有汝官不分,與汝窯的區別:金絲鐵線的區別、紫口鐵足的區別、胎體厚重的區別(與民汝不能一概而論),釉下直觀的區別、開片紋自成體系的區別

北宋官窯與南宋官窯是父與子的關係,從遺傳學講,有其共同特徵:器物紫口鐵足,釉下氣泡密如攢珠,釉面開冰裂紋片,個別器物採用大支釘支燒,這些均體現了兩個窯口的共性,驗證了”襲故京遺制”的文獻記載是準確的。

南宋官窯瓷介紹:

南宋官窯瓷的釉色

①:釉色主要是粉青色(極淺的藍綠色)、天青,也有以月白、米黃、油灰、灰色、綠色、黃綠色色調。色取粉青為上,月白次之,油灰色之下、色青帶粉色。

②:釉色色澤幽雅,透明感降低,釉層肥腴瑩潤、渾厚滋潤、厚而勻淨。

③:具有良好的乳濁性和釉層豐厚的多次釉。④:質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玉質感很強。⑤:釉層滋潤,介於絲綢光澤與「羊脂」般的美玉質感之間,魚子紋的晶瑩奇妙之處不可言傳,卻與「做舊」後的烏光質感絕然不同。

南宋官窯瓷的胎土

①:有黑褐色、灰褐色、灰色及紅褐色等,但以黑褐色占大多數。

②:胎體較薄,施釉較厚。

③:胎質細膩堅緻。

④:坯體的厚度僅為釉層的三分之一左右,坯薄釉厚。

南宋官窯瓷多有紋片

①:有大小開片(釉面上分布著長短、深淺不一的裂紋),亦稱文武片。

②:紋片有疏有密,有深有淺,以冰裂紋等大紋層為主,所謂’冰裂紋’者,如同冰糖、雲母一般,層層而下,多角形的開片,顯白色的紋路,由於機會不多,較為特殊。

③:釉面出現的紋片原是一種缺陷,它由於製作過程中工藝處理不當,胎釉膨脹係數相差過大,使釉面發生裂紋,但我們的祖先巧妙地利用這種缺陷美,作為裝飾瓷釉的特殊手段,使這種釉面紋路通過工藝的調整,控制裂紋的大小和疏密,形成紋片碎路,縱橫交錯,極不規則又在規則之中。瓷器燒成冷卻的時候,收縮幅度大的胎體就會把玻璃質的釉層拉碎,釉面出現開片。

④:紋片形狀有冰裂紋、流水紋、魚子紋、百圾碎等,以冰裂鱔血紋為上,梅花片,墨紋片次之。

南宋官窯瓷的造型

①:品種包括很廣,以陳設用瓷為主,有文房用具,也有日用器皿及裝飾瓷,如尊、壺、琮、爐、瓶、碗、碟、洗、盞托、直頸瓶等。②:器型多仿自周、漢古制。造型嚴謹肅穆,古風朴朴,又配以’紫口鐵足’更顯得風韻別致、古色古香。

③:造型端莊,線條挺健。

④:以小型器為多見,體積不大。所表現的氣度,不可漠視。

南宋官窯青瓷,主要表現的不是在它的裝飾,而在它本身如玉泉般的、莊重的、典雅的、神秘的自然美。在藝術風格上以釉色取勝,以造型見長,以紋片著稱,這些製品反映出東方民族諄厚樸實,崇高古雅的獨特藝術風格。晚期,則多以墊托墊燒,雖然是底留下一道無釉的痕跡,但塗上一層鐵質護胎漿成’鐵足’,使製品更富特色。 南宋官窯瓷既繼承了北宋汴京官窯瓷、河南汝官窯瓷等北方名窯的造型端莊簡樸,釉質渾厚的特點,又吸收了南方越窯、龍泉窯等名窯的薄胎厚釉,釉面瑩沏,造型精巧之精華。北藝南技的結合,創造了我國青瓷史上的頂峰。而且對世界文化藝術方面也是一個偉大的卓越的貢獻。

文: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