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缸瓦窯簡介

缸瓦窯是遼代官窯,創燒於遼代早期,延續至金元。窯址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猴頭溝鄉缸瓦村,按照發現地命名為赤峰缸瓦窯,又稱赤峰窯,其窯場範圍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產品以白瓷為主,兼燒白地黑花、茶葉末釉、三彩及單色釉等器物,是遼代陶瓷的代表。

缸瓦窯主要產品為白瓷,也燒白地黑花、三彩、單色釉、茶葉末、綠釉和黑釉等。品種多樣,主要是生活用瓷,其中的皮囊壺、鳳首瓶最具民族特色,也為藏家所珍惜。這兩種陶瓷是赤峰缸瓦窯的獨創,非常具有契丹民族特色。鳳冠瓶我們所見到的有醬色釉,綠釉等。這種瓶造型細高,有點像觀音瓶,瓶口像一朵花,側看就似鳳冠。鳳冠下面還會捏上鳳嘴與眼睛。用陶土燒製成的皮囊壺形狀與皮革縫製而成的幾乎一模一樣,連縫製在皮囊壺上的皮繩也在陶瓷上克隆得惟妙惟肖。

瓷器特色與特徵:
1、在缸瓦窯從事制瓷的工人均為漢人,大多是磁州窯、定窯的俘獲,燒制出一種低溫釉陶,即遼三彩。遼瓷中最具民族風格的當屬遼三彩了。遼三彩多用黃、綠、白三色釉,器型富有契丹民族的風格。它承襲了唐代傳統,是接受唐三彩傳統的一種低溫瓷式釉陶,所燒三彩釉陶器胎質細軟,呈淡紅色,釉色嬌艷光潔,可與唐三彩媲美。

2,遼早期重殮厚葬,貴族、富人死後隨葬大量金銀珠寶,大量社會財富埋於地下,造成極大浪費。到遼中期聖宗、興宗決心改變這種做法,於是大量燒制遼三彩作為隨葬品。隨後也生產日用品,器型中的方碟、海棠花式長盤、雞冠壺、筒式瓶等,富有契丹民族的風格。

3,遼三彩多用黃、綠、褐三色釉,與唐三彩的區別除胎土不同外,主要是遼三彩中無藍色,施釉不交融,釉面少流淌。

文: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