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油燈與燭台簡介

中國古代照明的燈具就是油燈與燭台,油燈使用的是燃油,燭台使用的是蠟燭,中國歷代油燈與燭台使用的材質種類繁多,大致有青銅、陶器、瓷器、金銀器。
從油燈與燭台的造型演進,可以瞭解中國古代人民生活的歷史縮影。

中國人的祖先何時開始使用燈具?目前還很難說清。從考古發現來看,比戰國更早的墓葬中還沒有發現燈具。而戰國墓葬中只有少量的發現,漢代以後隨葬品中的燈具就逐漸多了起來。在西漢之前就有燈和蠟燭的使用文物發現了。

油燈是依靠燃燒液體脂肪來發光。由三部分組成:盛油容器、油和導油的燈芯。容器一般為金屬或陶瓷等耐熱材料製作,形狀很多,造型特點為上有油碗,中間承以支柱,下有底盤,盤下有足。燈柱的形式較多,有筒形、螺旋形、獸形等。最簡單的是用小盞加上油和拈子製成的燈盞。較特別的是六朝時期出現陶瓷製作的省油燈,陶瓷製作的省油燈初看與普通燈盞沒大的區別,但它的碟壁是一個中空的夾層,碟壁側面有一個小圓嘴,用來向夾層中注水。在夾層中注入冷水以降溫後,可省一半的油。《陸放翁全集.齋居紀事》記載:照書燭必令粗而短,勿過一尺。粗則耐,短則近。書燈勿用銅盞,惟瓷盞最省油。蜀有瓷盞注水於盞唇竅中,可省油之半。燈檠法,高七寸,盤闊六寸,受盞圈徑二寸半,擇與圈稱者。

燭台是使用蠟燭的放置器,確保蠟燭燃燒中的安全。一般燭台會有一個托杯以及一個固定蠟燭的尖釘或圓孔,以確保蠟燭穩固在適當位置。明清時期景德鎮燒制青花和彩繪高足燭台,因以蠟燭照明,故燈的造型變化較大。

文: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