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燒制遼金宋代時期簡介

宋代(北宋:960年-1127年;南宋:1127-1279年)是中國陶瓷史上的黃金時代,產生了大量的青瓷和白瓷的珍品。青瓷的產地與前代相同,主要集中在南方的越州窯和北方的耀州窯等地。越州窯原來集中在浙江省北部,從北宋中期開始逐漸向浙南遷移,後世稱為龍泉窯。另外,汝窯和南宋官窯也是知名的青瓷產地。在白瓷方面,以北方的定窯和南方的景德鎮窯最為著名。定窯主要生產白瓷。景德鎮始自五代,在元代以後成為中國陶瓷的核心。但在宋代,景德鎮窯的主要產品是「青中有白,白中顯青」的青白瓷(又稱「影青瓷」)。

從五代起至北宋,在中國北部稱霸一方的契丹族國家遼國(916-1125),也有被稱為遼三彩的陶器、白瓷、鉛釉陶(綠釉、褐釉)等。遼代白瓷器中比較有特色的是遊牧民族常用的皮囊壺形狀的水壺。另外,在白瓷方面比較難以區分遼國作品和定窯的作品。

南宋時期,福建省的建窯、江西省的吉州窯等出產了黑釉的茶碗(又稱「天目」)。這類茶具流傳至日本後被視為珍寶,對日本茶道文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自古以來,汝窯、官窯、哥窯、定窯、鈞窯被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汝窯(青瓷窯)的現存遺物很少,但其瓷藝非常精良。

文: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