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012 20世紀中北投窯米黃釉鳳梨形花瓶花器
高22.5×16.5cm
台灣北投窯簡介
台灣北投地區因位處大屯山及臺北盆地的銜接地帶,大屯山麓的原生黏土礦風化,造就了北投優質的高嶺土。也由於珍貴的原料近在咫尺,北投吸引了不少看好產業發展的投資者來到此地設窯製陶,漸漸形成聚落,成為臺灣的陶瓷重鎮。
日據時期的1900年,日本京都「粟田燒」第九代傳人帶山與兵衛,發現北投貴子坑的黏土適合製作陶器,決定在北投一帶設立窯場。1907年松本龜太郎設立「北投陶器所」,聘請京都製陶師傅前來製陶,經營「北投燒」,除了製造陶瓷外,也從事販賣陶器的業務。1918年松本龜太郎去世後,隔年由後宮信太郎接手經營「北投燒」,並將其轉型成公司型態以「北投窯業株式會社」延續北投的陶瓷事業。 北投窯株式會社曾於1934年5月改組為「臺灣窯業株式會社」,於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1946年改名為「臺灣窯業股份有限公司北投工廠」。
1977年因受颱風影響,造成貴子坑嚴重的土石流,政府下令禁採陶土後,北投陶瓷業者紛紛宣布停業解散,北投地區的陶瓷風光因而沒落。當時許多製陶師傅便往南遷徙到鶯歌、桃園、苗栗等地,而鶯歌自此成為臺灣新的陶瓷重鎮。
另: 瓶與尊的介紹
「瓶」在古代及現在都腹大小口的裝水、裝酒、裝液體的容器,如:酒瓶、花瓶。但花瓶的口,也有大的,多為花口瓶。現代的瓶多爲玻璃製品,古代的瓶在頸部常有雙耳的裝飾。
「尊」是一種陶瓷容器的統稱,在先秦時期是盛酒的容器,用於祭祀。安徽博物院藏有祭祀用的西周原始青瓷尊。在道教方面,南京博物院藏有青瓷熊尊,蘇州東吳博物館的青瓷神獸尊,在佛教方面,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北朝青釉仰覆蓮花尊,都是極為精美,富有宗教意義。宋代以後瓷尊盛行,形制爲敞口,粗頸、深腹、圜底、圈足,常用於盛酒或做陳設器,如汝窑三足尊、出戟尊。清代景德鎮窯有蘋果尊、魚簍尊、石榴尊,造形多樣都是精美的瓷器。
文: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 整理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