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008 寺窪文化馬鞍口雙耳紅陶罐

高47x42cm

中國陶器介紹

陶器,古稱瓦,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制而成的器具。陶器歷史悠久,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初見簡單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為一種生活用品,在現在一般作為工藝品收藏。

中國最早的陶器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早期。大約在距今15000年左右,首先在中國南方可能已經開始制陶的試驗,到距今9000年左右大致完成了陶器的發明和探索。1962年於江西萬年縣仙人洞遺址發現的圓底罐,其年代據放射性碳素測試為公元前6875±240年,為夾砂紅陶,外表有繩紋。裴李崗文化(公元前5500~前4900年)中的陶器則多為泥質或夾砂紅陶,亦有少量灰陶。在接下來的磁山文化(公元前5400年~前5100年)、大地灣文化(公元前5200年~前4800年)、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可以看出古代中國人的制陶工藝不斷發展,品質提高,種類增多。

在中國,彩陶出現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半坡彩陶」為仰韶文化的一部分,在1953年首先於陝西西安市半坡村被發現,主要包含水壺及碗等。一開始它們上面純粹為紅色,但陶器上漸漸有獨特的符號,稱為半坡陶符,紋飾有動物紋、幾何紋、編織紋等。此後在臨近各省也發現了類似的陶器。在公元前2500年至2000年的龍山文化中,出現了黑陶,這是中國制陶工藝的一次高峰。

在商朝,有理論認為是當時印歐語系的遊牧民族帶來陶輪的技術,令陶器量產化。在周朝,以陶輪製作的陶器會以更高溫燒製,令其硬度增加,同時亦會使用綠色的釉料。秦朝的陶俑兵馬俑成為當時最具代表性的陶器,而在此時陶器的描繪主題由動物轉變為人。在漢朝,陶器的描繪主題由為佛教的傳播而出現了佛的形象。到了唐朝,中國出現了白色的陶瓷,而同時亦出現了其他陶像,例如唐俑,唐三彩成為當時藝術精華的代表。到了宋朝,因為瓷器技術開始成熟令中國的陶器的輝煌被瓷器完全蓋過。此後中國的陶瓷器重點便落在瓷器上。然而明清的紫砂壺等陶器乃至近代的江蘇宜興、廣東石灣的陶器工藝仍然有非常高的水準。

另: 壺罐缸的介紹

「壺、罐、缸」都是以陶瓷或其他材質製成的容器。「壺」是小口大腹、多有壺蓋,漢代與之前的朝代,壺沒有流(壺嘴),唐代的壺頸短流也短,宋代的壺流長而彎曲。壺通常用來盛裝酒漿、茶水或其他東西。如:水壺、酒壺、茶壺、鼻煙壺。

「罐」可以盛物、裝水或做烹調使用。造型特點是口徑大腹豐且深,脛部內收,大底足。多為直口,一般有蓋。如:糖罐、茶罐、藥罐。「缸」是一種圓形寬口、腹大底小,用途多元。如:米缸、水缸、魚缸。

文: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 整理

相關連結:

陶瓷的造形與裝飾陶器

陶器瓷器與原始瓷有何不同

中國陶瓷燒製遠古時期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