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089 唐代鞏義窯藍釉三彩陶弦紋奩式香爐

高12×9.5cm

鞏義窯簡介

鞏義窯是唐代重要瓷窯,窯口在河南鞏縣,故名鞏義窯。隋已生產青瓷平底碗及高足盤等,器外壁施釉不到底,唐代生產白瓷、黑瓷、絞胎、唐三彩及黃、綠、藍等單色釉陶器。白瓷中有一部分作為貢品,供民間所用之茶器為其大宗產晶。鞏義窯是已發現的燒造唐三彩的最主要窯址。

鞏義窯始燒於隋,盛於唐,到五代初衰退。隋代燒青瓷,唐代燒白瓷,還燒三彩陶器、黑瓷、紋胎和茶葉未釉等。產品有碗、注壺、盤口瓶、盒 、缽、杯、豆、枕、人物動物雕塑以及玩具等。鞏義窯的白瓷產品最為出色,是唐代北方白瓷的傑出代表之一。

中國三彩陶瓷介紹

三彩陶瓷在年代上,可分唐三彩、遼三彩、宋三彩,分逑如下:
唐三彩是唐代盛行的一種釉陶,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所謂唐三彩,是指唐代陶器上的釉色,後來也用來泛稱唐代彩陶。唐代彩陶的釉色有很多種,如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但主要以黃、綠、褐三色為主,所以稱之為「三彩」。

唐三彩採用二次燒成法。首先使用白色粘土作胎,在窯內經過1000℃-1100℃的素燒,經過冷卻,再於胎上繪以各種釉料入窯進行850-950℃的釉燒。唐三彩種類很多,主要分為人物、動的物和器物三種。唐三彩具有較高的裝飾藝術水準,由於胎質鬆脆,防水性能差,實用性遠不如當時已出現的青瓷和白瓷,主要用於隨葬品,很少用作日用品和陳設品。

遼三彩多用黃、綠、白三色釉,器型富有契丹民族的風格。它承襲了唐代傳統,是接受唐三彩傳統的一種低溫瓷式釉陶,所燒三彩釉陶器胎質細軟,呈淡紅色,釉色嬌艷光潔,可與唐三彩媲美。
宋三彩的特色,是北宋瓷工將磁石礦土添加在製作三彩陶的胎土中,使宋代三彩陶,增加強了耐用性。宋三彩主要採用刻劃方法進行裝飾,它在第一次燒成澀胎後,按紋飾需要填入彩色釉,再經第二次燒成。宋三彩釉色豐富,在唐三彩、遼三彩的基礎上,除黃,綠、白、褐四種主色外,尚有豔紅、烏黑、醬色,並新創一種翡翠釉,色澤青翠明豔。

文:標竿創意陶瓷社教公益網 整理

相關連結:

中國香爐與香料簡介

陶瓷的造形與裝飾

中國陶瓷燒制隋唐五代時期簡介

中國陶瓷鞏義窯簡介

中國藍釉瓷的由來與遊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