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中國人如何喝茶

中國人的喝茶歷史,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是:漢代煮茶時期、唐代煎茶時期、宋代點茶時期、明清泡茶時期,分逑如下:

一,漢代煮茶時期:
漢代煮茶是指漢代至魏晉南北朝的飲茶方式。此一時期茶餅尚未誕生,沒有專門的制茶法及器具,是直接採生葉置入釜內煮飲,這即是煮茶法。漢代煮茶法就是將生的茶葉及調味料,直接投入熱水中烹煮,也可投入冷水,但烹煮時間較長。

二,唐代煎茶時期:
唐代煎茶是指唐代的飲茶方式。此一時期人們是採用茶餅喝茶。唐代茶餅的製作方式,大致如下:
一,採茶葉
二,蒸茶葉
三,捣压茶葉
四,茶葉入模壓合
五,烘焙茶餅
六,茶餅封存

唐代煎茶法的喝茶程序,大致如下:
一,把茶餅烤乾,便於研碾。
二,用茶碾把茶餅碾碎。
三,用羅篩篩選出茶末。
四,在風爐上架起單柄茶釜燒水,也有在一般爐上架起單柄急須壺燒水,待水開後撒入茶末煎煮。
五,用茶勺將茶湯勺入茶碗中飲用。把喝剩下的茶渣倒入渣斗。

唐代煎茶時不再加入蔥、姜、棗、桔皮、茱萸、薄荷等調味料,只加入少許精鹽,以調和湯味,晚唐以後煎茶時也不再加鹽,成為完全的清飲法。

三,宋代點茶時期:
宋代飲茶除了沿用單柄茶釜煎茶之外,新增了一種受文人雅士喜歡的點茶法。

點是沖注的意思,點茶法不再將茶葉末放入釜中煮,而是將茶葉末碾磨的很碎,並用羅篩出,置入茶碗茶盞之中,先注入部分熱水,再以茶筅調成糊狀,再將熱水注滿,再用茶筅攪動,使茶沫浮在茶湯上。

點茶法的燒水來源有二種,一種是直接使用爐上的單柄急須壺,另一種是將爐上的熱水,倒入敞口的執壺使用。

到了元代,唐代煎茶法再次興起,並在煎茶法中加入異族的香料與酥油甚至麵粉,此時宋代點茶法已經名存實亡,真正的宋代點茶,已經日本僧人傳入日本,保存在日本禪寺之中,並衍生為日本的抹茶道,成為當今盛名的茶飲方式。

四,明清泡茶時期:
泡茶法大約始中唐,受煎茶與點茶的盛行,在唐宋並不普遍。明初,茶餅製作工藝已經發展到很高的水平,茶餅上鎦金鏤銀,更有雕龍畫鳳,明太祖朱元璋認為整個製作過程耗時費工,於是下旨廢止改為泡茶。泡茶是採用生茶葉的末端,製成茶葉乾之後,置於茶壺或茶盞之中,以沸水沖泡即可,由於泡茶極為簡便,從明初流行至今。

文:丁紹傑 2023/1/1